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91
|
主體性的重構與“人—自然”新關系的建立
|
主體性的重構與“人—自然”新關系的建立 摘 要:近代人類主體性的張揚以及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是造成環(huán)境問題的深層原因。本文結合自然科學的最新發(fā)展以及相關主體性理論,探討自然的主體性意蘊,完善人類的主體性,消除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以建立人與....
|
詳細
|
192
|
和諧理念,妥善處理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矛盾
|
和諧理念,妥善處理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矛盾 [摘要]我國正處在一個社會矛盾的多發(fā)期。新時期我國社會矛盾主要發(fā)生在民生領域、絕大部分屬于人民內部矛盾的性質特點,以及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要求我們應該秉持和諧理念來妥善處理當前我國社會生活中的矛盾:....
|
詳細
|
193
|
科學追求的并不是真理
|
科學追求的并不是真理 一、 科學 不可能得到“真理” 很多人都認為,科學的目標是追求真理。但科學是否能追求到真理卻是個古老的疑問。在科學的黎明期,弗朗西斯·培根認為科學的基本 方法 是歸納法,即從大量實驗中....
|
詳細
|
194
|
論科學理論的“實在”基礎
|
論科學理論的“實在”基礎 近代 科學 是在唯名論的旗幟下從實在論中掙脫出來獲得其獨立 發(fā)展 的,它在本質上是反實在論的。然而隨著人類的視野向著微觀和宇觀兩極領域的不斷拓寬, 現(xiàn)代 科學日益遠離人的感性經驗而不得不極其明顯地依賴于人的理性建構。這種狀況不....
|
詳細
|
195
|
當代“兩種文化”沖突的意義
|
當代“兩種文化”沖突的意義 摘 要: 科學 已經獲得的輝煌勝利是以往任何一種知識體系都從未獲得過的。這些勝利也催生了唯科學主義的觀點。但是隨著科學獲得越來越大的權威,對這種權威的懷疑也逐漸產生了?茖W與人文這“兩種文化”的沖突,具有深遠的 影響 和意義....
|
詳細
|
196
|
淺談制憲的悲情與學術
|
論文關鍵詞:張君勱;憲政理想;學術文化;現(xiàn)代化 論文摘要:曾以詩言志“不因政治忘學術,不因學術忘政治”的張君勱先生,在中國憲政史上被譽為中國的憲政專家,在中國學術史上有著當代新儒....
|
詳細
|
197
|
多層次區(qū)域合作組織的建立討論
|
【論文關鍵詞】區(qū)域行政 區(qū)域公共管理 多層次 【論文摘要】區(qū)域行政學和區(qū)域公共管理學分別從新的角度分析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的區(qū)域合作問題,尤其是作為區(qū)域行政理論延伸的區(qū)域公共管理理論對于建立區(qū)域合作....
|
詳細
|
198
|
培育公民意識的淺議
|
公民意識是民眾在民主政治時代必須具備的一種社會意識。主要包括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三個層面。其作用在于指導和規(guī)范公民依法行使自身權利,維護個體利益,履行應盡的義務,積極地進行政治參與,主動監(jiān)督國家立法、司法、行政機關及其....
|
詳細
|
199
|
淺議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的實現(xiàn)
|
精品源自政治科
[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本性和實踐品格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的文本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
|
詳細
|
200
|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淺議
|
更多精品源自3edu計劃 摘要:1845年,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寫下了精短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在這個被恩格斯喻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中馬克思第一次以嶄新的姿態(tài)提示了革命實踐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種的決定作用,闡明了以科學的實....
|
詳細
|
205條記錄 20/21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