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初中三年級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因材施教是初中三年級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因材施教是初中三年級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兼談北京版初中英語第五冊教材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 外語教研室 一、本冊教材的編寫體例 這冊教材每課書由4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主課文(每篇課文后設(shè)有問答題,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并復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第二部分為詞語學習,該部分所選的詞均為《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常用積極詞匯(《大綱》中列出的釋意和用法,教材中均提供了例句);第三部分為對話,這些對話包含了《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全部日常交際用語,復現(xiàn)了北京版初中英語教材第1~4冊對話中學過的交際用語;第四部分為練習,包括聽力練習和筆頭練習(聽力練習包括聽寫、聽句子或?qū)υ挷⒒卮饐栴}、聽短文并回答問題;筆頭練習涉及重點詞語、主要句型和交際用語,另外還有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練習)。全書最后兩課為綜合練習課,歸納了全書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另外書后附有語法自學指導及語法練習。 二、各課各部分的使用方法 本冊書中,每課書第一部分的課文均選自英文原版書籍,詞句稍有改動。課文篇幅較前四冊有所增加,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培養(yǎng)語感,并建立初步的篇章意識。這些課文中包含了本冊書要求學習的重點詞語和語法;和前四冊書一樣,每篇課文后面仍然設(shè)有展示重要語言點的方框;教學中應繼續(xù)按照“聽音、認字、理解、誦讀四個過程反復進行”的課文教學思路,幫助學生認真積累語言素材(包括語感、詞匯、短語、基礎(chǔ)句型等);在課文教學基礎(chǔ)上,仍按照“文-句-詞-詞-句-文”的教學思路,根據(jù)課文后面方框中的要求進行重要語言點訓練,并在此基礎(chǔ)上組織階段性的語法學習。 每課書第二部分的詞語學習,旨在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復習,為下一步的總復習做好準備。詞語學習的方法應按照“詞句文”教學的步驟,即教師幫助學生認讀例句、理解例句、在諸多例句的基礎(chǔ)上理解某一詞語的用法、學生仿照例句進行造句練習。在綜合練習課第13課中,設(shè)有一些練習,幫助學生針對《大綱》中的重點詞語進行進一步訓練,包括翻譯句中劃線詞語、方框填詞、造句練習。 每課書第三部分的對話,其中的交際用語多數(shù)是第1~4冊中學過的;每課第四部分又針對本課對話中出現(xiàn)的重點交際用語設(shè)有一些練習;綜合訓練課中又有進一步的交際用語練習。 每課書第四部分的練習,題量較前四冊有所增加。書面練習的題型除詞語練習、句型練習和交際用語練習之外,還增加了綜合性的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聽力練習除了針對本課內(nèi)容的聽寫之外,每課都增加了綜合聽力訓練習;值得一提的是每課聽力練習中設(shè)有兩篇短文聽力理解,目的是繼續(xù)加大語言聲音輸入的量。這兩篇聲音課文既可以被當作測試題來使用,也可以被當作聽力訓練課文,由教師組織學生進一步聽、理解、誦讀;因此每課書兩篇短文聽力理解題的錄音文稿附在了課本后面。 三、本冊教材的幾個特點: 1。課本中語言信息量加大,體現(xiàn)在:1)文段信息量加大,2)練習量加大。文段信息量的加大體現(xiàn)在:(1)主課文篇幅加長,(2)每課書設(shè)有兩篇文段聽力訓練,其篇幅比前四冊書的聽力訓練有所增加,(3)全書共有十二篇文段,分別以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的形式安排在每課書中。 2.課本中的語言學習材料和練習材料,既照顧到了新知識的學習,又照顧到了綜合復習。綜合復習性材料包括:(1)每課第二部分的詞語學習,(2)每課第三部分的對話,(3)每課練習中的綜合性習題,(4)全書最后兩課的綜合練習。 3.教材中材料豐富;各種類型的文段和練習難度不同、要求不同;有利于根據(jù)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從教材中選取不同的學習材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四、因材施教是初中三年級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拿北京版初中英語第五冊教材來講,對于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應主要引導他們學好主課文、詞語學習、對話,并做好第四部分練習中的基礎(chǔ)練習、書后的語法練習和最后兩課的綜合練習。而對于學習成績較高的學生,則應引導他們對文段聽力、閱讀理解、完形填空進行反復學習和訓練。 同是學習主課文,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主要側(cè)重點應放在理解課文、認字和記單詞方面;學習成績較高的學生則應能夠口、筆頭復述課文大意。 在詞語學習和對話學習方面,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速度也可以有所不同。 因材施教的目的,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下要保底、上不封頂。 對于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要想方設(shè)法保證他們達到《大綱》和《中考說明》規(guī)定的最基本要求,減少大面積掉隊的現(xiàn)象,其關(guān)鍵在于抓住認字、積累單詞的環(huán)節(jié)。房山區(qū)教研室在初一、初二年級期中、期末考試中增加詞匯量考查,堪稱一項具有遠見的舉措。當然,積累單詞還要依靠平時的課文教學;搞集中突擊,效果未必理想;因此課文教學中,引導成績較低的學生反復理解課文,就成了積累單詞的一個基礎(chǔ)。 對于成績較高的學生,應引導和鼓勵他們學得更多、更好;在普通校,應給成績好的學生吃一點小灶。吃小灶,不等于把高中一年級的語言知識拿到初三來學習;而是在初三的水平上,增加聽力訓練和閱讀訓練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