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師外語教學的設想
對幼師外語教學的設想 [作者] 錢宏 [內容]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fā)展和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 須具備走向世界,開展國際交 流、競爭、寫作的能力。幼師的學生學習外語, 既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和文學素質的培養(yǎng);又為今后工作的實際 運用儲備能量。 當前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外語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目前不少的 幼兒園陸續(xù)開 設了外語課,由于缺少師資,只好到高校去找代教,以高薪聘用 外語教師。這些教師不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 點,教學內容、形式、方法不符 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由此可見,幼師開設外語課,為幼兒園提供外語師 資, 寓外語教學于一日活動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目前學生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學生來自全省,外語水平相差懸殊。九三年 以前招生時,報考幼師學校的 學生不要求參加外語考試,因此在初中階段,想 報考幼師的學生,在初二時就已經(jīng)放棄外語學習,把主要精力 放在語文、數(shù)學 上。九四年招生時,哈爾濱市內的報考幼師的學生要求參加外語考試,而外縣、 市的大部分地 區(qū)還與歷年一樣,沒有參加外語考試,這部分考入幼師的學生, 外語基礎差,有的只認26個英語字母;一部分 考重點高中的學生落榜到幼師, 這一小部分外語基礎不錯。這就形成了兩極分化。所以在教學中,差的學生覺 得 聽不懂;好的學生認為學得太少,太慢。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從學生對學習外語的興趣來看,一部分基礎好的學生認為外語是非常有用 的,不論是自身的素質提高還是 今后的工作應用都有幫助,故表現(xiàn)積極,愿意 學習。但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外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 有看清當前幼 教改革的趨勢,認識不到學習外語是勢在必行,覺得學習外語毫無用處,與自己 的專業(yè)聯(lián)系不大 。加之幼師學校的外語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所學的外語教材內容 與學生今后工作關系不密切。這也是造成學生興 趣不高,不愿學習的原因之一。 針對上述情況,如何進行外語教學,如何提高外語教學的質量呢? 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問題,組織學生深入幼兒園,走向社會,進行調查研究, 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和方向 。 其次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如互相問候、互相介紹、建 議、提供幫助、請求幫助、表 達個人喜好等方面的日常用語,貼近學生實際需 要的教學內容,使語言在不斷地聽、說、模仿、使用中豐富提 高,能使師生的 心聲在交際化的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共鳴,能形成教師教得起勁,學生學得高興的教 學氛圍。 第三,突出幼師特點: 學生畢業(yè)后面向幼兒園,幼兒園外語主要是進行外語啟蒙教育,培養(yǎng)幼兒對 外語的興趣,為將來入小學進 一步打基礎,初步形成幼兒聽說外語的習性和能 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開口"習慣,及初步的聽說交往、交流的能 力。因此幼師的 學生首先要過好語音關。學習語音是學好語言的向導,不僅要發(fā)準四十八個音素, 還要記住讀 音規(guī)則,培養(yǎng)以拼讀為基礎的自學能力。此外,知識面要寬,掌握 大量的詞匯量及日常會話,學會掌握在日常 生活和各項活動中使用,培養(yǎng)運用 外語的能力。 在當代信息化的社會里,一個人的知識是需要經(jīng)常更新的,在學校中的學習 不過是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一個 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既需要一些必要的實際和結 論方面的知識,但更需要的是形成能獨立去獲取知識,運用知 識的能力。這樣, 他們就不是消極被動地去掌握,而是可以迅速,正確地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信息, 并有能力加 以探索、鑒別、分析和引用。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指導學生掌握 學習的過程比掌握學習的結果更為重要,它 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長效性,而且 具有廣泛的遷移作用。 第四,改革教法: 外語教學是一種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在 教、學方面用語言進行交際的 過程。語言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雙向或多向活動 形式。新大綱要求我們從根本上轉變外語教學觀念,也就是從 單純地學習語言 知識轉向注重培養(yǎng)能力;從強調語言結構的教學轉向重視功能的教學;從重視單 項技能的培養(yǎng) 轉向重視為交際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中不能一 味采取那種我說你聽,我講你做,我讀你跟的 方法,而應該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都組織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讓學生在語言的 多 向活動中盡可能多聽、多說,以確保他們在大量的語言操練中學懂語言并學會交 際。將原來的"聽說領先、 讀寫跟上”教學原則轉變?yōu)椤耙月犝f為主”的教學 原則,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經(jīng)過多種嘗試,覺得其中見效最顯著的一種方法是"聽力理解訓練"。即在 學習新課以前,先借助錄音機 ,聽課文的錄音帶。在學習了生詞、詞組和了解 詞義以后,再把課文中難以聽清或聽懂的地方提示一下,反復 聽幾遍錄音,看 同學能聽懂多少。然后再講解課文,學完了再聽,讓學生再回顧一遍。 另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復述課文,在學完一篇課文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 言復述課文內容,這樣程度較 高的同學有了一個表現(xiàn)的機會,積極性很高。另 一些同學聽了他們復述后,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理解,并學 會了用不同語言 表達同一個意思的方法。還可以根據(jù)幼師生特點進行情境教學,也可以進行課文 劇表演或對話 等。 從教學過程看,教師的一個主要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學習 得法。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改變學生自身不會學習的狀況,教師既要考慮教 法又要研究學法。 (責任編輯 葛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