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應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學英語教學應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作者] 秦德民 [內(nèi)容] 長期以來,中國的中學英語教學一直延襲使用語法翻譯法。很多教師認為,教英語無非是讓 學生掌握語音。語法和詞匯知識。判定學生英語學習好與壞的標準是看其英語知識掌握的多 少。這樣就導致了語法學得挺好。交際中卻常常出錯。 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the end of your visit”。有人把這種非中非英的中國式英語叫做“Chinglish”那么, 人們?nèi)绾螌W習語言,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什么,語法與交際又是一種什么關(guān)系呢? 一、人們是如何學習語言的 首先,我們談談語言的學習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語言不是智力現(xiàn)象,像人類的其 它行為一樣,它是一種行為,語言是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獲取的。 通常,“一歲到五歲之間”的兒童學母語學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間,兒童除了睡覺之外,無 時無刻不在學習語言!睘榱耸箣胗變豪斫庹Z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勢、實物、 圖片和其它東西,同時不停地重復同一語句對他們進行訓練,直到記住為止。這樣的方式給 嬰幼兒提供了聽和模仿的機會。這樣的訓練重復多次,孩子們就會逐漸學會把“老師們”說 的話和手勢、實物、圖片以及其它東西聯(lián)系起來,從而明白“老師們”說的是什么。這樣的 環(huán)境非常有益于孩子們的語言學習。因此,我們可以說,兒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語是同一行為 重復多次和環(huán)境影響的結(jié)果。而學習外語,比如英語,中學生一周只有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且英語課堂之外,他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幾乎全與漢語有關(guān),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地方,學生們幾 乎沒有機會看到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更不用說用英語同他們交談!耙虼耍處熡胸熑味嘟o 學生創(chuàng)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會,從而學會流利地使用語言。學生們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 使用語言進行交際上,而不是集中在語言的精確度上! 其次,嬰幼兒學習母語的愿望非常強烈,學習活動連續(xù)不斷。只要他們不睡覺,就會堅持學 習他們所需要的話語,從不厭倦,從不躊躇,從不間斷。但對于學生學習外語來說,他們就 可能缺乏動力。因為據(jù)他們看來,外部世界距他們很遙遠。他們視外語學科如其它學科一樣, 認為學習就是為了應考。關(guān)于學生用書,眾多的嚴格控制性練習和不間斷的測試,極大地限 制了學生思維活動。因此,學生有時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點是當學生與操本族語的外國 人交談時,他們還需不時地使用母語,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這種英語加漢語的表達方 式減弱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因為學生們認為自己永遠也不會掌握一門外語。因此, 英語教師應該而且必須經(jīng)常地激勵學生。尤其重要的一點是,老師要盡力和學生打成一片, 安排一些語言活動,使學生感到所學語言在課堂外仍然有用。教師要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自 己組織活動。從而使他們清醒地意識到,外語在他們?nèi)蘸蟮墓ぷ髦袑笥杏锰。在學生運 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少糾正或不糾正他們所犯的語法和語音錯誤,而用正確語言反 復重復學生已講過的語句。通過這樣的方式,受到激勵的學生就一定能在語言學習上由初級 向高級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學習目標。 第三,關(guān)于我國中學生學習英語時的母語干擾問題。眾所周知,早期嬰幼兒的大腦是一片空 白,他們在學習母語時,不會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擾。他們可以極其自如地學習母語,練習講 話,并竭力把所聽到的語句記憶下來。換言之,他們聽到的不是人工語言,因此對他們來說, 不存在任何語言障礙。然而對中學生來說,他們早已習慣于自己的母語--漢語的結(jié)構(gòu)和用 法。當他們開始學習英語時,會不時地受到母語的干擾。這是因為“學習者對于結(jié)構(gòu)一無所 知,不做分析,憑借體驗切題的內(nèi)容就可學好”。這時,老師采取的最好辦法就是給學生提 供更多的正確語句,使他們明白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從而彌補語言學習上的不足。 總之,語言是一種技能而不是充滿規(guī)則和公式的學術(shù)知識。人們知道,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人 和那些沒有上過學的人可以用母語自由交談,他們用母語思維用母語講話,甚至在睡眠過程 中也會練習母語。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會逐漸地掌握語言。學習語言的方式恰似日復一 日的活動:蘇醒、吃飯、行走、睡覺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不需要學習各種規(guī)則而只需練習的技能。因此,學習語言不同于諸如數(shù)學、物 理、生物和化學等學科的學習。 二、語言學習的目的 語言是一種交際的工具。雖然它不是人類交際的唯一形式,但毫無疑問,它是最重要的一種 形式。我們精心設計的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都是通過語言來調(diào)節(jié)的。假如我們沒有口頭語言和后來 的書面語言,我們就不可能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如此復雜的社會交往系統(tǒng)?梢姡藗儗W習語言的 目的是為了交際,而不是為了顯示他們可以記住各種各樣的語法或語音規(guī)則?v觀日常會話 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據(jù)語意表達自己和與人交際,而不需要語音。 語調(diào)和語法的規(guī)則。 即使本句的語調(diào)不正確,但問話是可以理解的,交際的目的也已達到,另一個例子也可以說 明語言為交際服務。假設你正在和你的一位要好的朋友交談,突然他插話說,“我認為你不 應該這樣談這個問題,而應該……”。這時,你可能為朋友的這種不禮貌行為而生氣。這是 因為你在談話時的注意力集中在語意上,而不是說話的方式上。幾乎沒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 交談又全神貫注于語言形式。談話時,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談話人和聽話人能相互溝通。 很少有人想讓聽話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上。因為使用語言的真正目的是創(chuàng)設人們之間 進行交際的渠道,從而達到某一目的--獲取某一信息,分享一個笑話,同記一個問題或解 釋某一程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語言服務于各種各樣的生活交際的需要。事實上,人們生活 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會有種種不同的問題等待著他們?nèi)ソ鉀Q。假如他們被限制在老師所教的內(nèi) 容和課本所介紹的知識的范圍內(nèi),或僅僅依靠他們已學到的語法規(guī)則,他們?nèi)绾螌Ω度绱朔?/p> 紛復雜的世界。由此可斷然地說,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際,而且只有通過使用語言才 能學好語言。這正如FranccesGorbet所說:交際不能服從于語法。只有通過把語言作為交際 工具來使用,學習者才會獲得更多的東西。 三、語言學習中,語法和交際的關(guān)系 嬰幼兒學習母語時,并不在意語法,最關(guān)鍵的是要別人明白他們表達的意思。 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終生都不會分析句子。相反,他們都可以自如而準確地表達自己。在 起初階段,新事物在其腦海中幾乎是一片空白,隨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是 如此,毫無疑問,在起始階段,用一種全新的語言與人交談,這對于我國中學生來說,其難 度是不言而喻的,許許多多的語法錯誤會隨之而來。然而,這些錯誤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 這時,老師應注意只要學生敢于用新學的語言進行交際,就要大力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 中學的一些老師擔心,如果不及時糾正語言上的錯誤,勢必會導致日后不能準確使用這種語 言,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對于錯誤不加糾正,必然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問題。但真正的 關(guān)鍵在于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進行糾正,至少在初學者模仿階段時,不斷進行糾正是不合 時宜的。這在某種程序上會使學生感到失望并喪失信心。只要 中學英語教學應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正常進行,老師就要表揚,就要鼓勵。如果在英語教學中一味地強調(diào)語法的重要性,不斷地糾正語法錯誤, 其結(jié)果只能使學生感到厭倦,積極性受到挫傷。 如果在全體同學面前糾正一位靦腆同學的錯誤,也許他就永遠不會再開口講英語了。如果一 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本上批滿了紅錯號“×”,他一定會感到沮喪,并會對英語棄而不學。 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錯誤。不要因為語法上的錯誤而影響其進行正常 交際。 一些習慣于語法翻譯教學法的中學老師認為,使用該教學法可以體現(xiàn)教學工作的有序性。他 可講完一個語言點再講另一個語言點,而且可以從簡到繁地講。 他可以教、可以練,可以測試,可以把教學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種程序上,這種觀點是可以 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師則認為,語法翻譯法有很大缺陷,它對整體理解和交際產(chǎn)生了 很大的阻礙作用。以“Af-ter you,madam”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詞,“you”是代 詞賓格作“after”的賓語!癆fter you”是個介詞短語,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語的含義,那么 知道這條短語和會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更能說明這一點,有一次,一位擔任 外語教研組長的英語教師在應邀向帶領(lǐng)學生在該校實習的外籍帶隊教師介紹該校情況時,面 對幾位美國同仁,她什么話也說不出來。無論那幾位外籍教師問什么,她的唯一答語只是 “Yes”、“yes”,這使得幾位外籍教師起初感到納悶,繼而感到生氣。他們不能理解這位教 師為什么只會不厭其煩地說“Yes”。這次談話后,那位教師說,她根本聽不懂幾位外籍教師 的問話。但可以肯定,如果他們把所說的話寫下來,她可以分析他們所說的所有句子。另一 個例子是我市一位被認為是稱職的英語教師,除了讀英語單詞和課文外,無論何時何地,她 都只會說漢語。她被認為是位稱職教師,只是因為她能按照英語課本清楚地解釋語法內(nèi)容。 這種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學時就只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進行 交際。 由于語言的約定俗成性,許多句子從語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對的。但這些語句卻被人們廣泛 地使用。語言的這種特性要求人們不需只重語法而忽視習慣用法。 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詞,“很”是副詞。按語法規(guī)則分析,名詞前 不能有副詞。本語句的正確說法應是“他很有精神”。然而,當人們講到“他很精神”時, 沒人認為它是個錯句。這是因為本句是約定俗成的。盡管它的詞語搭配是錯誤的,但卻可以 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語法規(guī)則去分析和解釋某些語言現(xiàn)象是十分困難的。 由此可見,只注重語法就只會浪費時間,而注重交際就會避免上述所講問題的出現(xiàn)。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語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國人常問對方“你多大年紀了?” 既使與對方剛剛相識,此話也無傷大雅。而對西方人,尤其是對于女士來說,是絕對忌諱的 不禮貌問題。中國人在交談時.常談到工資收入問題。 “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是常談話題,它甚至可以表明對對方生活的關(guān)切。而對西方人,這 樣的話題卻是難以接受的。他們非常討厭對方問到自己的收入問題,因為這是個人的秘密。 既使父母與子女之之間也不談這個問題。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師在課堂上支配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釋個別詞句或語法結(jié) 構(gòu)上花費太多時間,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于第二語言的廣泛接觸。 這樣,學生在結(jié)束該課程學習之前,就不會學到他們應學到的東西和應掌握的技能。即使他 們在結(jié)束該課程學習時已經(jīng)掌握了大量的語言結(jié)構(gòu)或語法規(guī)則,也會像一些現(xiàn)任中學英語教 師那樣,不會很好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我們知道,交際是教授和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作 為中學英語教師,面對的是初學外語的學生。 因此,擯棄傳統(tǒng)的只重語法的教學方法,采取交際領(lǐng)先的教學原則,指導學生在課內(nèi)外大量 操練交際技能的明智之舉。同時,教師要相信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一定會逐步掌握語 法內(nèi)容。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使用它進行交際的能力。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音、語法和詞匯規(guī)則只是作為工具幫助初學者達到預期目標--熟 練使用已學到的語言,因此,學習英語是為了懂得英語中不是僅為懂得英語知識而學習;學 習英語是為了用英語與人交際,而不是僅為向人炫耀自己已學了多少英語知識。作為學生學 習英語的指導者,中學教師們應該大膽地擯棄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優(yōu)先注 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