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質是紅寶石棒。在激光器的設想提出不久,紅寶石就被首先用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激光用紅寶石晶體的基質是al2o3,晶體內摻有約0.05%(重量比)的gr2o3。cr3+密度約為,1.58×1019/厘米3。cr3+在晶體中取代al3+位置而均勻分布在其中,光學上屬于負單軸晶體。在xe(氙)燈照射下,紅寶石晶體中原來處于基態(tài)e1的粒子,吸收了xe燈發(fā)射的光子而被激發(fā)到e3能級。粒子在e3能級的平均壽命很短(約10-9秒)。大部分粒子通過無輻射躍遷到達激光上能級e2。粒子在e2能級的壽命很長,可達3×10-3秒。所以在e2能級上積累起大量粒子,形成e2和e1之間的粒子數反轉,此時晶體對頻率ν滿足 hν=e2—e1 。ㄆ渲衕為普朗克常數,e2、e1分別為激光上、下能級的能量)的光子有放大作用,即對該頻率的光有增益。當增益g足夠大,能滿足閾值條件時,就在部分反射鏡端有波長為6943×10-10米的激光輸出。 紅寶石激光器的發(fā)明者——希爾多•梅曼http://edu.dahe.cn 2007-05-18 11:27:59 科學網 大河教育網訊 據《紐約時報》5月11日在線報道,美國物理學家、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的發(fā)明者希爾多•梅曼(theodore h. maiman)因病于加拿大溫哥華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逝世,享年79歲。梅曼罹患的是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多癥(systemic mastocytosis),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 梅曼的發(fā)明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激光器已經成為在醫(yī)學、工業(yè)以及眾多科研領域不可或缺的基本儀器設備。 激光器通過受激發(fā)射放大原理產生一種相干光輻射(激光)。1960年7月7日,《紐約時報》首先披露,梅曼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他以閃光燈的光線照射進一根手指頭大小的特殊紅寶石晶體,創(chuàng)造出了相干脈沖激光光束,這一成果后來震驚了全世界。在全世界頂尖的實驗室都爭取第一個發(fā)明激光器的情況下,梅曼當時的雇主——洛杉磯休斯飛機公司(hughes aircraft company)獲得了勝利。 不過,梅曼在發(fā)表文章時并不順利。他先把論文投到《物理評論快報》(prl),但當時的編輯sam goudsmit認為這只是又一篇maser 重復工作的文章,因此拒絕發(fā)表。后來梅曼終于將文章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當然,經過多年的努力爭取,梅曼的成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梅曼1927年7月11日生于加州洛杉磯,是一個電氣工程師的兒子。父親希望他成為一位醫(yī)生,但他認為對激光的研究將對醫(yī)學產生更大的影響。盡管梅曼小時候是一個野性難馴的孩子,但他的數學非常好。在1949年從科羅拉多大學碩士畢業(yè)后,梅曼來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并于1955年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于195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拉姆(willis e. lamb)。 在休斯飛機公司工作時,梅曼告訴老板他希望能夠制造一臺激光器,但由于當時其他著名實驗室都沒有做出什么令人振奮的成果,休斯公司還是希望他在計算機方面進行一些“有用”的工作。但梅曼堅持要進行研究,并以辭職相威脅。最終公司給了他9個月的時間,5萬美元和一位助手。 在第一臺激光器獲得成功后,梅曼又繼續(xù)對激光器在醫(yī)學治療上的應用進行研究,盡管當時的公眾認為這是一種“致死”的光線。不過,由于休斯公司并沒有再對激光器的潛在應用進行更多的投入,梅曼選擇了離開并于1961年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korad公司。 終其一生,梅曼獲得了無數的獎勵。盡管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并沒有授予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的他,而是給了此前發(fā)明了微波激射器并提出激光器原理與設計方案的美國貝爾實驗室物理學家湯斯和蘇聯物理學家巴索夫、普羅霍羅夫,但梅曼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并獲得了物理學領域著名的日本獎和沃爾夫獎。他還于1984年被列入“美國發(fā)明家名人堂”(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在《自然》雜志一百周年紀念的一本書中,湯斯將梅曼的論文稱為該雜志100年來發(fā)表的所有精彩論文中“字字珠璣的最重要的一篇”。 對梅曼的紀念活動將在5月16日舉行,因為這正是梅曼的激光器第一次開始工作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