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故居前的荷花
長株潭綠心,位于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處的巨大“城市心臟”,面積近523平方公里的生態(tài)緩沖區(qū)。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綠心。
在這片廣袤的典型江南丘陵地貌地帶,有一座高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就是有長株潭“綠心之巔”美譽的九郎山。
長株潭綠道
九郎山位于株洲市石峰區(qū)西北部,綠心腹地,北接長沙,西連湘潭。主峰楓樹寨(又名洪武寨)海拔為328米,是長株潭城市群的最高峰。
九郎山分為前后兩座獨立的山峰,其中前山吳家大嶺海拔為282米,后山即為楓樹寨。
九郎寺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征戰(zhàn)時眼部受傷,在此地得到三位釋家弟子及鄭、姜、王、李、湯、殷六位郎中等九人的救治。
李世民傷愈后,下令建造廟宇“九郎寺”,九郎山由此得名。
2013年8月,九郎山省級森林公園獲批設(shè)立。
公園內(nèi)現(xiàn)建有完善的長株潭綠道,降低了游人登頂楓樹寨的難度。
主要的登山起點有四個:秋瑾故居、上林寺、白澤廣場、夾坡水庫,可以將它們組合成多條成熟的徒步線路。
九郎神泉
“江南”一詞所代表的秀美柔和,世人心向往之。詩圣杜甫的千古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是晚年杜甫在湘漂泊的兩年多時間里寫于長沙的。
可以確定的是,杜甫抵達過綠心。
夏至,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我們從瀏陽城區(qū)出發(fā),一路向西穿過數(shù)個鄉(xiāng)鎮(zhèn),前往長株潭綠心踏夏。
沿省道207進入鎮(zhèn)頭鎮(zhèn)地界后,就來到了綠心的最東端:綠心14個片區(qū)之一的柏加-鎮(zhèn)頭片區(qū)。我們對于綠心的探尋,由此開始。
鎮(zhèn)頭是瀏陽四大中心鎮(zhèn)之一,瀏陽通往株洲的西大門。
一條約200公里長的省道207發(fā)于瀏陽市區(qū),止于衡陽市草市鎮(zhèn),途經(jīng)長沙、株洲、衡陽三市。
多年以前,它曾是瀏陽與株洲兩地人民往來的最重要交通要道。
即便在修建有長瀏、武深、江干、長株等多條高速公路的今天,省道207依然是很多人的選擇。
我們選在白澤廣場開始登山,夾坡水庫方向下山的徒步線路。
全程距離為11公里,耗時5小時。具體線路為:九郎神泉—白澤廣場—九郎寺—上林寺—云迥棧道—九郎亭—好漢坡—好漢亭—綠心之癲—楓樹亭—好漢亭—夾坡水庫—芭蕉水庫—秋瑾故居。
九郎神泉
近兩個小時車程后,我們抵達九郎山腳下。車停白澤廣場停車場。
下車后,我們便開始尋找與九郎山命名有關(guān)聯(lián)的九郎神泉。它是綠心區(qū)域最具傳奇色彩、知名度最高的飲用泉水,也是九郎山對外宣傳的文化符號。
問詢路人后,我很快就找到了九郎神泉所在位置,這里立有“井龍街道九郎山村飲用水集中供水點”字樣的指示牌,一旁還有關(guān)于“神水之神”的介紹。
水從九郎山上經(jīng)沿途敷設(shè)的水管接入到這里的蓄水池。神水聲名在外,傳說曾救治過李世民和朱元璋,吸引著人們前來取水。
九郎寺、上林寺
參觀完九郎神泉,我們便朝著九郎山主峰楓樹寨方向出發(fā)。湖南已于六月中下旬進入梅雨季,我們在綿綿夏雨中前行。
首先到達的是白澤廣場,它面積很大。這里常舉辦大型活動。比如去年12月,第二屆長株潭一體化綠心歡樂跑就在此舉行。
來自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2000余名跑步愛好者沿著九郎山森林公園內(nèi)的長株潭綠道完成了8公里的奔跑。
九郎寺
山上的綠道建設(shè)得很好。步道鋪設(shè)了塑膠,行走其上十分舒適。紅綠兩色將步道分為兩部分,徒步人士和騎行愛好者可各行其道。
各岔路口有清晰明確的指示牌,極大地方便了方向感不強的游客。
步道一側(cè)為吳家大嶺的山脊。途經(jīng)白澤亭。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它能言語,通萬物之情,知鬼神之事。九郎寺建在吳家大嶺山脊上。其右側(cè)下方為上林寺。九郎寺與上林寺之間相隔很近,有小徑連通。
我們先去了九郎寺。門口有一幅對聯(lián):“遠水聯(lián)天,眾山俯首”,相傳為李世民感念九位恩人建此廟,并親題楹聯(lián)。
我們穿行在九郎寺中,感受著時光的力量。
在廟中一隅,建有睡蓮池,各色睡蓮正盛開。在九郎寺外,有一片塔林。八座小塔成圓形狀拱衛(wèi)著中央有些年份的高塔。我們猜測這里或許為九郎寺歷代僧人的埋骨地。
九郎寺
雨勢漸強,成瓢潑大雨。我們局促在狹窄的廟門口避雨,與廟外地坪擺放的各種神獸雕像互望。我們放棄了走濕滑的林間小路,原路返回沿著綠道前往上林寺。
上林寺相傳為紀念屈原在此地傳道授課而建,在隋唐時就已興盛。
它曾是道教場所,留存著漢代的“上林道院”石碑。唐末更名為“上林庵”,成為佛教場所,清末再次更名為“上林寺”。今天的上林寺恢弘巨制,共設(shè)三進五平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殿、三圣殿、千手觀音殿等主體建筑。
在上林寺參觀期間,又逢暴雨傾盆,我們再次在大雄寶殿外避雨,靜看夏雨由屋檐下掉落,形成密集雨幕。
上林寺
離開上林寺,我們繼續(xù)登高。不久就來到云迴棧道,一段修建于吳家大嶺山腰上的懸空木質(zhì)棧道。我很喜歡這段棧道,佇立了片刻。
銀杏樹、野山椒、美人蕉、博落回等豐富著棧道的色彩。遠方青山如黛,看不到群山的邊界。
站在我身旁的清平樂說:“它們海拔不高,卻層巒疊嶂,似乎無窮無盡!蔽乙埠闷嬖谏降哪沁呌惺裁。山下有散布的阡陌良田、江南人家。犬吠聲不時可聞。電力鐵塔從一個山頭延伸至另一個山頭。
九郎寺
走至棧道盡頭,就見到了云迴亭。繼續(xù)前行,抵達重要點位:九郎亭。這里是多條綠道的匯聚點,可分別通往九郎寺、云迴棧道、楓樹寨、秋瑾故居等多個方向,算得上是九郎山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秋瑾故居前荷花
路口的中央有塊大型景觀石,上書“九郎山”三個大字,很理想的留影打卡處。
九郎亭占地面積很大,比較少見。我們一行人在此歇腳。
一路上冒雨前行,汗水和雨水夾雜在一起,讓我們有些狼狽。大家決定在此用午餐。一旁有小賣部,它是整個九郎山上的唯一一個。
綠心之巔的遠望
吃完午餐,接下來的行走開始有了些挑戰(zhàn)。首先是一個長下坡,我們進入?yún)羌掖髱X與楓樹寨之間的緩沖地帶。
下至坡底,山勢突陡。整個地勢像極一個“V”字。我們又開始爬好漢坡,九郎山的主峰楓樹寨在上方清晰可見。
好漢坡頂有座好漢亭,修建在又一個分岔路口。我們選擇了由臺階路沖頂。這是我們整個登山過程中第一次遇到臺階路。
臺階路讓我們的行走有了質(zhì)感。每向前一步,就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站在一個更高位置。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shù),如此循環(huán)反復(fù)。
上至山脊線后,視線豁然開朗,少了之前的局促感。
我望見了山下的夾坡水庫、芭蕉水庫。九郎山水資源豐富,有夾坡水庫、塘水庫、石壁口水庫、芭蕉水庫、袁家沖水庫、寒坡水庫共六個水庫遍布在這片地域。
沿山脊線前行不久,我們終于登上了這一路上心心念念的綠心之巔楓樹寨,它是綠心的一級景觀瞭望點之一。心頭那一絲因此前連遭暴雨而產(chǎn)生的煩郁,瞬間被一掃而空。
綠心之巔楓樹寨
山頂建有面積較大的觀景平臺,正中央有一信號鐵塔。我覺得存在一個小遺憾:山頂如果立一塊有“綠心之巔”字樣的碑,那該多好。
人們喜歡站在山頂遠望,我們在綠心之巔自然也是如此。在這里可以遠望長沙IFS國金中心、株洲神農(nóng)塔等長株潭地標建筑,近觀城鐵九郎山站。
山頂云霧繚繞,它們是真實的流動云海,隨風散,又隨風聚。我以為它們是有生命力的精靈。
綠心之顛楓樹寨
下山的路,我們沿山脊線繼續(xù)前行。經(jīng)楓樹亭后止步于楓樹嶺露營基地。綠道修到了此地。
依綠道再次回到好漢亭路口后,我們便朝夾坡水庫方向下山。據(jù)說在夾坡水庫的山坡上有一奇洞,能容納上千人,目前尚未探明。
不時可遇到一些上山的游人。他們或她們,與我們一起讓九郎山上有了人間煙火氣。
夾坡水庫旁有石峰禪寺,它和九郎寺、上林寺一起組成了九郎山的三座規(guī)模寺廟。
十里荷塘
我們沿九郎山景觀大道繼續(xù)前行,道路兩側(cè)為株洲石峰區(qū)清水塘街道大沖村人家。其中右側(cè)有芭蕉水庫。
農(nóng)戶家養(yǎng)的公雞在打鳴,此起彼伏。這可是在城市中無法聽到的鄉(xiāng)村交響樂。我停下來,認真聽了一會兒這久違的雞鳴聲。
秋瑾故居前的荷花
沿途魚塘、菜地里的各式蔬菜、屋前的幾株板栗樹,都是綠心深處人家的生活真實。
接下來我參觀了秋瑾故居,三進院落,名為“槐庭”。大門外立有一尊英氣逼人的秋瑾雕像。一旁的田地、魚塘間種植有百余畝荷花。
正是荷花盛開時節(jié),我們于是見到了江南梅雨中的夏荷。
田藕、塘藕看起來雖不及湖藕壯觀,但九郎山的荷花由于毗鄰著長株潭城際鐵路線、京廣線,從而形成了一道可遇不可求的獨特景觀:緩慢通行的綠皮火車,或高架橋上呼嘯而過的城際動車,成為游客們與荷花合影時的理想背景。
秋瑾故居前的荷塘
天氣酷熱,我們的九郎山之行止步于秋瑾故居。
我們在此乘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文喆峰,那里有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界碑。如果說綠心是長株潭三市的城市心臟,那么文喆峰可以理解為綠心的心臟。
秋瑾故居前的荷花
我與車窗外高處的綠心之巔楓樹寨告別,而前方文喆峰上那大自然的“砰砰”心跳聲,似乎已聲聲入耳。
道路兩旁依然有大片的荷塘,說行走在綠心的十里荷塘絲毫不為過。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