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趙先生向“三劍客”反映,因遭遇電信詐騙,自己的京東白條賬戶被盜刷了3.5萬元,然而京東白條在有“盜刷險”保障的情況下,卻不愿理賠。
今年4月13日,趙先生12歲的孩子在使用備用手機時遭遇了電信詐騙,在其他支付平臺上損失了2000元,趙先生當即報警。然而到了5月27日,他突然接到來自京東白條的催款電話,表示在京東白條上有3.5萬元的透支額度需要還款。
【賬單顯示趙先生需還款3.5萬多元】
趙先生趕緊登陸京東白條發(fā)現(xiàn),就在4月13日孩子遭遇電信詐騙那天,自己的京東白條賬戶被盜刷了兩筆,4月16日、17日又繼續(xù)被盜刷,一共損失3.5萬元,這些錢均被用于購買京東購物卡。除了賬戶被盜刷,個人主頁信息也被篡改,但在京東白條催款電話打來之前,趙先生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目前,當?shù)鼐揭呀?jīng)將他遭遇的這兩起電信詐騙案件合并立案。
【4月16日被盜刷的其中一筆】
趙先生了解到,京東白條對用戶承保了100萬元的“盜刷險”,用來保障資金安全。于是他趕忙聯(lián)系客服,并提交了相關材料。但不久后京東白條客服回復稱,“由于3.5萬元的資金是通過密碼支付的,‘盜刷險’不予理賠”。不僅如此,京東白條還頻繁地向趙先生拔打催收電話或發(fā)送短信要求還款。作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趙先生”不堪其擾“。
“三劍客”搜索發(fā)現(xiàn),京東白條是京東網(wǎng)推出的一種先消費后付款的支付方式,主要分延后付款和分期付款兩種。網(wǎng)絡上也有不少京東白條被盜刷的案例或新聞報道,情況與趙先生類似,被盜刷的錢款均是用于購買大額物品;事發(fā)后客服均表示“盜刷險”不理賠;警方立案后,受害人仍會收到京東白條大量的催收電話或短信。對此,有法律人士指出,根據(jù)《民法典》第1032條,平臺在明知盜刷情況下仍頻繁催收,涉嫌侵犯隱私權。
7月3日下午,京東方面針對趙先生的遭遇向“三劍客”回復稱,京東金融就當前信息排查,用戶系遭遇詐騙,用戶不符合“盜刷險”賠付標準。針對該用戶的問題,京東已采取相應紓困方案。后續(xù)京東金融將高度重視用戶反饋并全力配合警方調查。
關于此事的后續(xù)進展,“三劍客”將繼續(xù)關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