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榮恥、重落實、齊動員、創(chuàng)和諧
明榮恥、重落實、齊動員、創(chuàng)和諧 明榮恥、重落實、齊動員、創(chuàng)和諧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精辟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nèi)涵,概括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和風尚的本質(zhì)要求。汲取時代的精華才能引領(lǐng)時代的風尚,而“八榮八恥”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jié)合,它從各個方面明是非,知美丑,辨善惡,既有對光榮傳統(tǒng)傳承和鞏固的要求,也有對現(xiàn)代文明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要求,既有對中國文明的秉承,也有對世界文明的吸納,既有對不文明行為的摒棄,更有對文明行為的推崇,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與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 在我們的文化傳承中,精髓占主流,但是不能忽視糟粕的存在,因為它已使一部分人麻木于一點可憐的安樂,正直的聲音常常叫不出,深遠的目光每每被迷霧遮擋、憂患的意識總被人恥笑,我們的社會如同一個被放在哈哈鏡前的孩子,對自己扭曲的肉體傻笑著不肯離去,最終連精神都被 扭曲。此時,能有這一番雖不聲高卻雷霆萬鈞的話語,能有這一種對真理雖不高亢但執(zhí)著不屈的追求,的確值得為之喝彩! 青少年是袓國的未來,而大學生是青少年中的精英,是袓國的希望,他們承擔著中華民族復(fù)興的歷史重任。大學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是非觀的形成時期,如何引導(dǎo)他們使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格建設(shè)者和可靠接班人?“八榮八恥”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它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含義深 刻,充滿期待,對我們是一種美好的期待和祝愿。不過我覺得我們所言所思應(yīng)不止于認同,因為美好愿望就像艷麗的花朵,需要有行動的澆灌,才能結(jié)出累累碩果,否則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雖然美好卻可望不可即。我們應(yīng)清醒認識到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反對說一套,做一套,知廉不行,知恥卻偏去行,這是不少人的寫照。那些在重要場合說一套,在私密場合說另一套,做起來還有一套的人是社會風氣的敗壞者。因此誠實和言行合一是良好社會風氣的根基,同時也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 作為道德行為準則它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是博大精深的,下面就其中的幾點淺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以熱愛袓國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中華民族從古到今,都把愛國與否作為一條最重要的倫理準則來看待,也就是說愛不愛自已的國家是一個嚴重的道德問題,對祖國是否忠誠和熱愛是衡量一個人的根本標準 。袓國是我們生命的寄托、精神的家園,因此愛祖國是對任何一個人最起碼的要求,這是一點不容有任何含糊。因此對于臺獨勢力我們要堅決用《反分裂國家法》來捍衛(wèi)國家領(lǐng)土和主權(quán)完整,對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之流我們要群 起而攻之。對于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小泉屢次參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等卑劣行徑,我們要堅持原則性,勇于斗爭。 當然我們愛國所需要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對敵人的斗爭。例如,當今的留學生,他們在國外便是中國的形象大使,是13億中國人的形象代言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中國的國際形象 。因此他們要不卑不亢,努力樹立起中國人自尊自強的形象 ,也讓外國人見識到泱泱大中華的無窮魅力和中國人的高貴氣質(zhì)。提到留學生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F(xiàn)在在他們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中存在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思想, 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留學比例相當大。當然他們的適應(yīng)能力是相當強的,在那里落葉生根的人又占了相當大的比倒,而置養(yǎng)他育他的祖國母親不顧。(前一個大比例無可厚非, 后一個則值得我們深思!) 盡管國家多次采取優(yōu)惠政策,如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不受單位編制、 增人指標、工資總額和出國前戶籍所在地的限制等“國民特惠待遇”,但是收效又有多大?祖國母親在深情地呼喚:“你快回來,我的孩......" 愛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熱愛祖國文化。特別是在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憑借其強勢 經(jīng)濟和話語霸權(quán)沖擊影響的今天,強調(diào)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之根,直接關(guān)系著保持民族文化主體性,增強民族意識自識自覺性的重要作用。在學習外來文化優(yōu)秀部分的同時,努力繼承和保持我們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精華。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別人注冊之后再他們爭所有權(quán),而是需要在過情人節(jié)時要記得有“七夕”,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同時還記得有“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 以服務(wù)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為人民服務(wù)是黨的宗旨,是國家機關(guān)的活動準則,就是我們要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以點和落腳點。在新時期,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我是學行政管理的學生,在專業(yè)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學到了這個專業(yè)最本質(zhì)的東西——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 。這是和社會主義的榮辱觀相吻合的。我為我是新時代的大學生而驕傲,也為自已是行政管理的學生而自豪,因為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方義榮辱觀,并把它運用到學習、工作、生活當中。 其實為人民服務(wù)并不需要什么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之一的王順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 。一個人、一匹馬、一條郵路。過去20年,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郵遞員王順友在大涼山的深山峽谷中往返獨行20萬公里,為當?shù)厝罕娡哆f信件。 因此他不僅感動了中國,同時也成為新時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典型。 在天津醫(yī)科大學的形態(tài)教學樓里,有一個特殊的展室,樸實無華,莊嚴肅穆。這里陳列著特殊的展品。天津醫(yī)科大學創(chuàng)始人朱憲彝捐獻的部分器官以及一些自愿捐獻遺體者親筆書寫的遺囑。醫(yī)科大學自愿捐獻遺體的記錄上,記載著211個平凡而又閃光的名字。他們生前是軍人、干部、教師、農(nóng)民、工人,他們的身份有所不同,但遺囑都無一例外地感人肺腑。哪怕是最樸素的話,也會因為高尚無私的行為而變得熠熠奪目,擲地有聲。一名大一學生在參觀展室后說,眼前那一頁頁遺體捐獻者都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心和血寫成的遺囑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文字,而是一扇心靈之窗,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遺體捐獻者閃亮的心。他們曾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在生命垂危之時仍不忘記把看已的遺體捐獻給祖國的醫(yī)療聞事業(yè),用行動向后來人詮釋了生命的真諦,從他們身上我理解什么叫“以熱愛祖國為榮”,什么叫“ 此文共有2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