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高考復習中心契入延展法
高考復習中心契入延展法 一、概要 總復習不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階段,只是高三歷史教育這一整體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能服從高三歷史 教育總目標。由于各指導教師對高三歷史教學過程的安排不同,開展總復習的條件不同,其具體任務也不盡相 同,我們無法抽象評價復習方法的好壞,也不能夠盲目套用他人的方法,包括筆者這里所談的方法。 筆者根據(jù)農(nóng)村普通中學學生特點,在高三教學中通常采用階梯式教學:第一大階梯是章節(jié)教學輔之各時代 綜述,使學生獲得全面的基本知識,著重弄清主要歷史現(xiàn)象的特征,因果及橫向關系;第二大階梯是專題國別 復習,使學生實現(xiàn)基本知識大聯(lián)網(wǎng),重點是掌握歷史發(fā)展的主要脈絡。通過了這兩大階梯,學生的歷史知識、 歷史認識和歷史思維都獲得了逐漸提高。以此為基點展開的總復習就是要跨上第三大階梯:知識的遷移應用能 力——主要是運用正確史觀分析歷史本質(zhì)、評價歷史現(xiàn)象、概括歷史特征,或運用史實說明論證歷史問題,以 及準確表達等能力。因此,我把全面復習工作留給學生課外完成,在課堂上只抓住一些關鍵性知識層層深入, 縱橫延展,進行理性的探討,揭示歷史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筆者估且稱這種方法為“中心契入——延展法”。 我想這一復習方法既適應現(xiàn)代高考的要求,也符合由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的趨勢。因為: 第一,通過中心契入,可對影響知識體系形成的關鍵知識實施縱深突破,形成知識中心;第二,通過層層遞進 、縱橫延展,可揭示知識間的邏輯聯(lián)系,使之在一定史學思想統(tǒng)率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有機有序有層次的系統(tǒng) ;第三,有利于學生在更高的層次上理解歷史,有利于其進一步提高概括、歸納、分析、評價、比較、說明、 論證等基本學科能力;第四,擴大了知識面,進行了多種思維訓練。總之,它能促使學生將其已掌握的基本知 識在一定史學思想統(tǒng)率下形成有機有序有層次有中心的知識系統(tǒng),并獲得一套治史的基本方法,從而造成比較 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成為其獨立處理歷史問題和繼續(xù)學習歷史的條件;而且通過這樣的學習所獲得的知識、 認識和思維方法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不僅有利于應對高考和歷史學習。 二、操作 (一)確立題材。經(jīng)過前兩個階梯的教學,所剩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選擇哪些現(xiàn)象做為中心契入的題材事關 復習效率。怎樣選擇題材呢?原則是:<1>通盤考慮全部教學內(nèi)容和課時的松緊, 以確定題材的數(shù)量和內(nèi)容; <2> 所選題材必須是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或歷時較長或涉及范圍廣的歷史現(xiàn)象;<3>須是學生似懂非懂的歷史問題, 弄清該問題能起觸類旁通的作用。 (三)認真設問。確定了某個現(xiàn)象為中心契入的題材后,就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像剝筍一樣 自然愉快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活動。如我們確定了以“中國的封建經(jīng)濟”這一宏大悠久的現(xiàn)象為契入中心 時,可這樣設問:(1)通過對中國封建社會史的學習, 你能描述一下中國封建社會的經(jīng)濟模式嗎?(2)這種 模式在何時已初步形成?請扼要解釋它形成的主要原因與根本原因,并說明這一歷史現(xiàn)象在當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 的反映。(3 )試概括并簡要說明這種經(jīng)濟模式對古代政治生活產(chǎn)生了怎樣的政治影響?(4 )歷代封建統(tǒng)治 者對待這種經(jīng)濟模式的態(tài)度與政策怎樣?如何評價?(5)這一模式何時開始瓦解? 試舉例說明并闡述其歷史 必然性。這一模式的瓦解在意識形態(tài)中又有什么反映?封建統(tǒng)治者是如何對待這一趨勢的?請用有關史實說明 并予以評價。(6)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你能獲得怎樣的啟示?為指導學生思考,我們可對有些問題給予提 示。 設問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第一,要講究科學性,不能把學生引入形而上學的歧途。從一些試題資料看, 近年這種錯誤傾向很嚴重。這是一些教師自身視野有限而盲從高考形式的產(chǎn)物。第二,設問要讓學生感到親切 而又新鮮,似曾相識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設問太難太易都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第三,圍繞一個契入中所設 問題要做到遞進延展自然有序。第四,設計時要有明確的認識和能力提高目標。 (三)組織教學。據(jù)本法實施時已具備的條件、加強表達能力和激化學習熱情的需要,加上時間之緊迫, 復習時課堂形式采用“有控制的討論式”為佳。教師已通過給定題材和設定問題已對討論的內(nèi)容和步驟實現(xiàn)了 控制。課堂上要注意的是控制討論進行的速度、方法和秩序。我的做法通常是讓學生自由討論一定時間后,再 “點將”答問,然后師生共同糾錯補漏。這是圖簡單的做法。筆者偶爾也試行分組討論:將班級分成3—4組, 按排時間討論指定問題,然后指定某組回答:該組需推薦一名“發(fā)言人”答問,組員可以補充;其它組對該組 回答發(fā)表看法,教師予以總結。這種方式效果好些,學生更投入,回答比較完整甚至可提出些我沒預想到的見 解;但也多一些麻煩,如要分組重新坐定位置,需搬動桌凳,可能造成一些混亂,而且要動腦筋合理搭配差優(yōu) 生,使各組之間能展開競爭。 (四)配套練習。如在復習了“中國的封建經(jīng)濟”后,應就中外史有關經(jīng)濟及其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科技 發(fā)展之間關系之類的材料命制習題。這樣可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增強其遷移應用知識的能力;其二,可在不 占用更多課時的情況下擴大中心知識的輻射面;其三可檢查教學效果。 三、特點 目前歷史復習常用的方法有專題復習法、區(qū)域復習法、中心整合法等幾種。 專題復習法是將同類知識按時間或空間順序進行清理,基本特點是羅列知識點,主要意義在于能使學生知 識線索化、板塊化,掌握社會某個方面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進行專題復習時,人是按時間或空間順序來思維 的,思維的空間被界定在某個歷史領域。而中心契入延展法是對某一歷史現(xiàn)象尋根究底,不是知識羅列,主要 意義在提高對歷史的認識和運用知識處理歷史問題的能力。這時的思維是不受領域限制,并按學理邏輯遞進延 展的。 區(qū)域復習法是對重要地域眾多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綜合考察。主要意義在于使學生認識重要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特 點、歷史地位及其復雜歷史現(xiàn)象間的相互關系,并通過解剖麻雀提高學生分解、綜合、概括、歸納、比較歷史 的能力。這時思維被界定于特定的空間。中心契入延展法不是對某地域眾多現(xiàn)象的綜合考察,而是對某一歷史 現(xiàn)象的深入思考,思維不受空間限制。 中心整合法是將全部歷史知識從特定的時間〈包括時期〉、地點〈包括較大的區(qū)域〉和人物〈包括其他行 為主體〉為核心歸總羅列,特點是歸總知識。其意義主要在于使學生認識一些重要的歷史時間、歷史地域和歷 史主體的特點地位,培養(yǎng)正確全面觀察歷史、評價歷史的能力。這時人的思維活動是比較簡單、思維方式比較 單一的。中心契入延展法的“中心”不是歷史要素,而是重要歷史現(xiàn)象;它不是用于歸總知識而是通過對重要 現(xiàn)象的根究揭示歷史現(xiàn)象間的內(nèi)在邏輯,使學生認識歷史的本質(zhì)和運動規(guī)律。這時人的思維是由淺入深、由此 及彼地活動的,思維空間廣闊,方式多樣。 總之,各種復習法都有其效用,而相對來說中心契入延展法更能把學生的認識和能力提高到考試說明所要 求的水平。*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1
|
以人為本:高三歷史習題教法新探
|
以人為本:高三歷史習題教法新探 一 現(xiàn)在,很多專家、學者都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習慣、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多設疑,讓學生提問。而怎樣設疑、怎樣提問,卻是大家....
|
詳細
|
2
|
談談幾種新的歷史教學方法
|
談談幾種新的歷史教學方法 人的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 讓學生耳聞目睹、口誦心維,讀讀寫寫、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
|
詳細
|
3
|
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 感悟歷史真諦
|
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 感悟歷史真諦 在講完禁煙運動后,學生們還沉浸在虎門銷煙勝利的興奮、喜悅和痛快當中,我把話頭一轉(zhuǎn),說到: “當中國人民正在歡慶虎門銷煙的勝利時,英國議會卻一片大亂,英....
|
詳細
|
4
|
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
|
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 近年來,將史料引入教學與考試之中的做法,一直是我們在進行歷史教育改革時頗受重視的一環(huán)。然而,對于史料運用的種種問題,并未真正得到充分的探討。雖然坊間的參考書中充斥著所謂的「史料題」,我們在教學中亦時而引用史料....
|
詳細
|
5
|
實現(xiàn)歷史教育文本的人本要求
|
實現(xiàn)歷史教育文本的人本要求 ———歷史教育文本危機的根本治理之策 &....
|
詳細
|
6
|
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
|
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 中國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標在于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職工育的轉(zhuǎn)變。盡管國家十分重視素質(zhì)教育,盡管一些地方下在進行素質(zhì)....
|
詳細
|
7
|
中學歷史自助式“學案”教學法嘗試
|
中學歷史自助式“學案”教學法嘗試 內(nèi)容簡介: 自助式“學案”教學法,以“學案”為先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既要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核心的包辦教學模式,又要克服“開放式”教....
|
詳細
|
8
|
實施《歷史》新教材的感想
|
實施《歷史》新教材的感想 本人在從事《歷史》新教材的教學工作中,有一些個人的講解,并積累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同時也遇到不少問題。先從三個方面闡述。 第一方面:教學思路 本人在實施《歷史》新教材前,認真研讀教材及新課標,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通過歷史課的教學,使學....
|
詳細
|
9
|
依托歷史教材,開發(fā)學生智力
|
依托歷史教材,開發(fā)學生智力 就中學歷史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應當有個依托或依據(jù),這就是歷史教材。新編教材寓能力培養(yǎng)于述 史之中。教師應從教材中發(fā)掘可培養(yǎng)能力的因素和材料。教育史家康內(nèi)爾在《二十世紀世界教育史》一書中指 出: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歷史課也....
|
詳細
|
10
|
“交叉結構筆記”教學實踐淺論
|
“交叉結構筆記”教學實踐淺論 隨著考試改革的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已向著更深的領域拓進著,而教學藝術的探索如同教改領域里初綻 的花蕾正是這一新開拓的重要方向之一。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學藝術....
|
詳細
|
386條記錄 1/3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