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上)-- 評陳水扁當前的分裂言論
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上)-- 評陳水扁當前的分裂言論 7月21日到8月3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就臺灣的前途問題連續(xù)發(fā)表了幾次重要的講話,引起了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 我們先看看陳水扁說了些什么: ①7月21日,陳水扁就任民進黨主席。在就職典禮的講話中陳水扁強調自2000年上臺以來, 他已經(jīng)向對岸表達了"持續(xù)的善意",這些"善意"如果"無法得到中共相對的回應", "我們要思考是否要走自己的路、走咱臺灣的路、走出臺灣的前途。" ②7月30日,陳水扁在主持民進黨"中執(zhí)會"的講話中說,"臺灣的前途掌握在2300萬臺灣人民的手中,""1999年所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也是我們目前處理兩岸問題的最高原則。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目前它的國號叫中華民國,任何有關現(xiàn)狀的變動,必須經(jīng)由全體臺灣人民來共同決定。" ③8月3日,陳水扁以電視衛(wèi)星轉播的方式,向在東京召開的"世界臺灣人大會" 年會發(fā)表講話。陳水扁說:"臺灣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不能被欺負、被矮化、被邊緣化及地方化,臺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政府、別人的一省,臺灣也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澳門,因為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簡言之,臺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陳水扁還特意強調"要認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陳水扁在不到兩周時間的連續(xù)三次公開講話中, 突出表達了兩個核心觀點。我把它概括為"兩論": 一是"一邊一國論" ,二是 "公投獨立論"。(用陳水扁的話來說叫做"公投改變現(xiàn)狀論",我認為兩個提法沒有本質區(qū)別。)即陳水扁強調用"一邊一國"來定位海峽兩岸關系;鼓吹在臺灣地區(qū)通過實行"全民公投" ("全民公決"),來實現(xiàn)"臺灣獨立"。 確切地說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都不是什么新貨色。陳水扁在當上臺灣地區(qū)最高領導人之前和以后的不同的場合,多次表達過同樣的意思。所以,應當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陳水扁在當前的形勢下拋出"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動機和影響是什么? 我認為,陳水扁在當前形勢下拋出"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是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呢? 我講四個問題: (一)出于對國際戰(zhàn)略形勢的錯誤估計,陳水扁急于要擴大臺灣問題的國際影響,特別是要爭取美國更有力的支持 (二)出于島內政治斗爭的需要,陳水扁急于向島內"臺獨"勢力表明立場,以爭取"臺獨"勢力更多的認同和支持 (三)出于對海峽兩岸關系現(xiàn)狀和祖國大陸形勢的錯誤估計,陳水扁急于要改變他的不利地位,再次調整"臺獨"策略 (四)清醒地認識陳水扁的"臺獨"本質及其用"公投"實現(xiàn)"臺獨"的險惡用心,扎扎實實地做好對臺軍事斗爭準備的各項工作 實際上,前三個問題就是要從當前的國際背景、臺灣島內和海峽兩岸關系三個方面,來說明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和"獨立公投論"的動機和影響;最后一個問題是強調認清"臺獨"本質和做好對臺軍事斗爭準備的緊迫性。 一、出于對國際戰(zhàn)略形勢的錯誤估計,陳水扁急于要擴大臺灣問題的國際影響,特別是要爭取美國更有力的支持 兩年前李登輝在下臺前拋出 "兩國論",為他的繼承人留下一份政治遺產(chǎn),以免斷了"臺獨"的香火。而陳水扁在臺灣最高權力的職位上才干了兩年,至少還有兩年的任期(如果陳水扁獲得2004年選舉勝利的愿望能夠實現(xiàn),那他起碼還有6年的時間),他就拋出了"一邊一國論"和"公投臺獨論", 看起來是一定要大干一番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令陳水扁如此迫不及待呢? 大家知道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公開或變相地慫恿臺灣當局與祖國大陸長期分離,甚至把臺灣作為遏制中國迅速崛起的戰(zhàn)略籌碼,已經(jīng)成為美國政府的既定政策。 2000年以來布什政府在對華關系上采取了許多支持臺灣的重要行動。如允許陳水扁在"出訪 "南美途中"過境"美國,公開宣布將"不惜一切代價協(xié)防臺灣",向臺灣出售潛艇、驅逐艦、反潛飛機等先進武器裝備,在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態(tài)度蠻橫等等。9.11事件后美國出于"反恐戰(zhàn)爭"的需要,對華政策有所調整,但防范遏制中國的基本立場并沒有根本改變。例如,今年2月布什總統(tǒng)訪華時,在清華大學演講居然大講《與臺灣關系法》而不提中美之間的三個聯(lián)合公報; 5月允許臺"國防部長"訪美并舉行雙方高層軍事會議,這樣的舉動在中美建交以來也是沒有的。 另外,近年來美國政府在把賭注壓向臺灣一邊的同時,又在國內和國際上再次掀起了以鼓吹"中國威脅論"為主要特征的一股反華浪潮。大家可能注意到,9.11事件以后美國政府機構和國會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中國或中美關系的報告。這些報告除了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以外,就是反復鼓吹"中國威脅論"。如去年9月30日美國國防部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今年1月的《核態(tài)勢評估報告》,今年7月10日 - 7月12日4天之內發(fā)表的兩個報告,即國防部《中國軍事力量年度評估報告》和美國國會美中安全委員會的年度報告,以及8月15日美國國防部的《2002年國防報告》等。這些報告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點名或不點名地指責中國已經(jīng)對美國構成了"嚴重威脅"。如《四年防務審查報告》說"從孟加拉灣到日本海的東亞濱海區(qū)是一個特具挑戰(zhàn)性的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存在著出現(xiàn)一個有豐富資源的軍事對手的可能性";《核態(tài)勢評估報告》明確地把"中國大陸與臺灣開戰(zhàn)",列為美國實施核打擊的"目標和重點地區(qū)"之一;《中國軍事力量年度評估報告》強調中國大陸正加緊發(fā)展軍力,不只對臺灣構成威脅,而且對菲律賓、日本等鄰國也構成威脅;美國國會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的年度報告說,由于中國近期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的迅速發(fā)展,已對美國形成了挑戰(zhàn)。如美國越來越依賴從中國進口產(chǎn)品,最終可能損害美國國防工業(yè)的基礎;《2002年國防報告》強調亞太地區(qū)的不穩(wěn)定,要求將強在西太平洋地區(qū)的軍事力量,如增加部署航母、核攻擊潛艇、B-2轟炸機和巡航導彈等。與這些報告相呼應,美國國會還在8月初布什總統(tǒng)提交了一份《2003年度補充撥款法案》。在這個《撥款法案》中竟然明確規(guī)定在臺灣在向美國購買武器時,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一樣享有"非北約主要盟國"的待遇。另外,這一法案還包括要在美國駐臺協(xié)會升掛美國國旗(按照國際貫列,只允許在使領館等正式外交機構升掛國旗)以及美國每年至少要與臺灣軍方舉行一次軍售會議,美國總統(tǒng)或其指定人士每年至少須與臺灣不低于副參謀總長層級的官員,在華府舉行一次諮商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規(guī)定。 在陳水扁看來,美國在911事件后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戰(zhàn)略擴張,特別是在某些領域內對中國的不信任和防范遏制,是對其"臺獨"意向的巨大鼓舞。美國的"反恐戰(zhàn)爭"打響以后,陳水扁過高地估計了當前臺灣問題在美國全球戰(zhàn)略中的地位,甚至錯誤地認為臺灣問題可以牽著美國的鼻子走。陳水扁迫不及待地拋出"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以為他的言詞越激烈,大陸越反對,國際影響就越大,就越能夠顯示出臺灣問題的突出地位,就能夠得到美國更多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可以因為這件事情的鬧大,終斷美國為進行"反恐戰(zhàn)爭"對中美關系作出的調整。但是從美國這次的反應來看,陳水扁顯然是打錯了算盤。"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并沒有得到美國更多的支持,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人不滿意陳水扁"自作主張",發(fā)表這么重要的言論為什么不事前給美國打招呼;二是美國人討厭陳水扁"自作多情",給美國正在進行和還要準備擴大的"反恐戰(zhàn)爭"添亂。正如美國海軍分析中心主任、退役海軍中將麥德維特所說,"現(xiàn)在美國正值反恐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事未結束、中東沖突沒解決、印巴又蠢蠢欲動,你無須是天才都可以猜想出美國當局不要東亞又有一場危機,這個時機真是壞透了!" (外電認為美國海軍分析中心是美國海軍的"思想庫",相當于蘭德公司在美國空軍的地位,蘭德公司被認為是美國空軍的"思想庫")因為在美國人看來,陳水扁根本沒有資格當一名下棋的"棋手"。臺灣問題至多不過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棋盤上的一個棋子,如何調動這個棋子,完全要看美國戰(zhàn)略利益的需要。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那位美國退役海軍中將麥德維特所說,陳水扁"讓美國覺得不舒服的地方在于,美國不愿意被拿去當成與中國沖突的代價,我們不愿意被臺北操弄用來對付中國"。也就是說,是美國要牽著陳水扁的鼻子走,而決不能讓陳水扁牽著美國的鼻子走。關于這一點,臺灣一位網(wǎng)友在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的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這樣一段議論,很有意思。我給大家讀一讀: 臺灣的現(xiàn)狀,是為了對抗中共而必須抱美國人的大腿,當美國和中共交好的時候,要當心被當作禮物送給中共,當美國和中共交惡的時候,則又要當心被美國當作對抗中共的棋子與前線。只要臺灣想走向獨立,始終留下的是美國人吃大餐而臺灣買單的機會。"臺獨朋友"常說中共威脅我們的主權,但事實上美國施壓臺灣就像管自己家的小孩一樣,何來主權尊嚴? 當然,美國人這一次對陳水扁作出的低調反應,并不表明臺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之間的重要價值已經(jīng)大大降低了,或者說是美國對兩岸關系的政策已經(jīng)根本改變了。美國報紙上刊登了范登堡大學教授奧爾的一段評論,講得很明白。奧爾教授把陳水扁這次的表演和美國政府的反應打了個比方:一個人正在忙著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朋友卻來請他喝啤酒,并非他不愛啤酒,因為手頭正忙,只好婉拒。這個比方形象地說明了美國這一次對陳水扁"低調反應"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美國當前正在準備打伊拉克,不愿意為臺灣問題分散更多的精力。同時,這個比方也從另一方面提醒我們,雖然美國人這一次的態(tài)度不錯,(如: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明確表示 "不支持臺灣獨立",突出強調臺灣問題是 "要由兩岸人民自己解決的問題",而過去美國人強調臺灣前途要由"臺灣人民自己決定"。甚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特意讀了《上海公報》中的一段話:"美國認識到,臺灣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這與布什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不提"三個聯(lián)合公報"時的情景相比截然不同。)但并不表明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原有立場的根本改變,只不過是出于對其全球戰(zhàn)略利益考慮的一種局部的政策調整。換句話說,美國為進行反恐戰(zhàn)爭,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調整是十分有限的。一旦美國削弱了恐怖主義的威脅,臺灣問題包括中美之間的其他問題如人權、經(jīng)貿等,還會再次凸起,并再次引起兩國關系發(fā)生新的動蕩。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千萬不要太天真。 (最近,美國又在搞小動作:①向臺灣出售價值6億美元的武器,包括兩棲作戰(zhàn)艦艇、空對地反坦克導彈等;②允許臺灣"國防部副部長"康寧祥訪美,美國防部副部長、參聯(lián)會副主席等重要官員分別在國防部等政府機關會見了康寧祥;③我們在前面提到的美國國會提出的那個《撥款法案》,也于10月1日經(jīng)布什總統(tǒng)簽署以后正式成為美國法律,即《2003年度外交關系授權法》。) 二、出于島內政治斗爭的需要,陳水扁急于向島內"臺獨"勢力表明立場,以爭取"臺獨"勢力更多的認同和支持 過去的兩年,臺灣的政局、經(jīng)濟、社會,以及海峽兩岸關系,都遭遇了嚴重困難,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和影響最深刻的則是臺灣經(jīng)濟陷入了嚴重困境。臺灣經(jīng)濟的困難創(chuàng)下了50年來的紀錄:2001年的經(jīng)濟增長率-2%,是50年來最低的。面對臺灣經(jīng)濟下滑的趨勢陳水扁拿不出任何解決辦法,但是在權力斗爭上陳水扁卻很有一套。嘴上喊"拼經(jīng)濟",實際上是一門心思"拼權力"。例如,為了改變"弱勢當選"的形象,陳水扁拉攏原來國民黨政府的唐飛拼湊了一個所謂的"全民政府",但這個短命的"全民政府"只存在了一百多天,就換上了民進黨的人馬。為了改變"立法院"的力量對比,陳水扁勾結李登輝,千方百計挖在野黨的墻角。特別是李登輝利用其影響組織的"臺聯(lián)黨"成立以后,民進黨坐收漁利就成了"立法院"的第一大黨。陳水扁在當選初期,為了淡化"臺獨"背景以掩人耳目,曾經(jīng)公開表示要實行"黨政分開",自己將不擔任民進黨的職務。時隔兩年,言猶在耳,在今年7月召開的民進黨代表大會上,陳水扁卻又打出建立"黨政同步機制"的旗號,正式接任了民進黨主席。 陳水扁如此熱衷于權力斗爭,一步一步地獨攬大權(黨政軍情經(jīng)文),從根本上說是臺灣島內極端分裂勢力試圖加快"臺獨"進程的必然要求,反映了臺灣島內激烈的政治斗爭。作為臺灣地區(qū)的最高領導人,陳水扁有兩個"先天不足":一是弱勢當選,(當選的得票率不到40%);二是有"臺獨"背景,(除了形形色色的"臺獨"分子擁護他,老百姓對他不放心)。陳水扁知道他之所以能夠爬上島內最高權力的寶座,一靠"臺獨"勢力的支持,二靠對另一部分群眾的欺騙(即淡化"臺獨"色彩)。陳水扁上臺后,為了繼續(xù)依靠"臺獨"勢力和欺騙群眾,他在"明獨"和"暗獨"之間、"急獨"和"漸獨"之間搞了許多名堂。形勢對他不利時,他搞"暗獨"、"漸獨",形勢對他有利時,他就搞"明獨"、"急獨"。例如,他見到"臺獨"勢力的核心人物就連續(xù)高呼"臺獨萬歲萬歲萬萬歲!"面對對臺灣前途憂心忡忡的廣大民眾,他又可以編造"四不一沒有"的種種謊言。陳水扁像變色龍一樣的表演,完全是出于島內政治斗爭的需要。 從臺灣島內政治斗爭的背景來看,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和"獨立公投論"的時機有兩個特點: 1.陳水扁是在接任民進黨主席以后說這番話的 顯然,他是要以臺灣最高領導人和民進黨主席的雙重身份,并以島內政治斗爭的勝利者的姿態(tài),做出一種政治宣示。其目的在于公開表明他本人以及民進黨的基本政治立場,以徹底消除島內"臺獨"勢力對他和民進黨未來走向的種種疑慮。 2.陳水扁是在李登輝拋出了"臺獨"時間表以后說這番話的 就在陳水扁發(fā)表"一邊一國論"和"獨立公投論"的前幾天(7月17日),李登輝拋出了一個"臺灣2008年建國時間表"。他說,2008年很關鍵,是臺灣新時代的關卡。2008年是中國大陸最興盛的時間,因為三峽水壩在那年將完成,同時北京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到時候大陸的民族主義會強到嚇人。臺灣如果無法采取應對措施,屆時"只好摸摸鼻子,主權聲音就沒有了。"李登輝公開發(fā)表如此狂妄的"臺獨"言論并不稀奇,但是,李登輝如此明確地提出"臺灣2008年建國時間表"卻不能不表明"臺獨"勢力的急迫和瘋狂。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和"獨立公投論"是對李登輝"臺灣2008年建國時間表"的及時回應,也是對島內所有"臺獨"勢力的真誠表白。 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在國際上沒有得到美國的高調回應,但是在臺灣島內卻得到了李登輝等"臺獨"勢力的高調回應。李登輝連續(xù)三次發(fā)表支持陳水扁的講話,強調"兩岸’一邊一國’是臺灣求生存發(fā)展必須堅持到底的原則,否則就會被中國吞并掉。"從"一邊一國論"和"獨立公投論"得到李登輝和島內"臺獨"勢力全力支持的事實來看,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和"獨立公投論",再一次把島內輿論對經(jīng)濟問題和其他社會問題的關注,轉移到對權力斗爭和臺灣前途的關注上來。這種轉移,有利于陳水扁繼續(xù)營造島內的"臺獨"氛圍,有利于陳水扁爭取島內"臺獨"勢力對他本人的信任,不但可以鞏固他的政治地位,甚至對于他在2004年以后能夠繼續(xù)留在臺灣最高權力的寶座上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出于對海峽兩岸關系現(xiàn)狀和祖國大陸形勢的錯誤估計,陳水扁急于要改變他的不利地位,再次調整"臺獨"策略 當前,海峽兩岸關系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兩冷兩熱":即政治冷,經(jīng)濟熱;官方冷,民間熱。陳水扁上臺兩年來,頑固推行漸進式"臺獨"政策。祖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對他采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政策,同時積極促進海峽兩岸經(jīng)濟、文化和人員等各方面的交流。 海峽兩岸關系在兩岸人民的推動下,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我們來看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 在兩岸經(jīng)貿交流方面:2001年兩岸貿易額達到320億美元,2002年預計可達到400億美元。據(jù)臺灣方面統(tǒng)計:大陸取代美國成為臺灣最大的市場。在5月份,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占臺灣總出口的25%。臺灣經(jīng)濟部說,臺灣在5月份對大陸出口了28億美元的貨物,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44.5%。在今年頭5個月,臺灣對大陸出口了120億美元的貨物,占臺灣總出口的23.5%。美國在過去數(shù)十年一直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在今年頭5個月,美國市場占臺灣出口比重的20.6%。大陸市場占臺灣出口的比重,則從1991年的9%,增加到1996年的16.5%,然后增加到2002年5月的25%。 在人員交流方面:2001年臺灣民眾到大陸經(jīng)商、旅游、學習達到了300萬人次。據(jù)臺灣《天下》雜志最新 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上)-- 評陳水扁當前的分裂言論的民意調查發(fā)現(xiàn),在臺灣平均每3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家人或親友在大陸工作。另有報道說,僅在上海常年居住的臺商就有30萬人。 可以說,雖然陳水扁推行漸進式臺獨政策給兩岸關系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增加了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困難。但是,從總體上看,陳水扁在兩岸關系上并沒有撈到多少資本,他依然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陳水扁對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勢頭非常擔心,島內的"臺獨"勢力也很擔心,他們千方百計地要扭轉這種趨勢。如為兩岸"三通"繼續(xù)制造各種障礙,強化島內的敵對意識、對抗意識和仇恨大陸的意識等等。似乎只要他這樣一直挑戰(zhàn)下去,就一定可以實現(xiàn)"臺獨"的夢想。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和"公投獨立論",是他上任以來在兩岸關系問題上態(tài)度最強硬的一次講話,可以說這是他試圖再次調整"臺獨"策略的一個重要標志。過去陳水扁搞"臺獨"采取的是"漸進式"的策略,今后陳水扁很可能要加快"臺獨"步伐,或者說他是要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對這一點,我們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
|
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 回顧我們黨80年的光輝歷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是一件意義重大而深遠的大事。 歷史上,由于我們黨正確地理解和堅持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使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在某些時候,由于對毛澤東思想離開了科學....
|
詳細
|
2
|
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
|
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 理論界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從來沒有中斷過,產(chǎn)生的理論成果也相當豐碩。但這兩年來,理論界又出現(xiàn)了一種貶低毛澤東、毛澤東思想的奇談怪論。此類情況說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位問題還沒有取得完全的共識,人們還沒有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對此,我認為還是有必要....
|
詳細
|
3
|
論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特征
|
論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特征 【內容提要】創(chuàng)新是毛澤東構建其思想理論的重要手段。毛澤東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所以能不斷創(chuàng)新,與其思維方式有密切關系。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鮮明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以實事求是為出發(fā)點,以獨立思考和辯證思維為基本方式,以調查研究為實踐基礎。 &nbs....
|
詳細
|
4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理論創(chuàng)新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理論創(chuàng)新 中國共產(chǎn)黨在艱難曲折中走過了80年,跨入了新世紀。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史、探索史、發(fā)展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并在中國得到極大豐富和發(fā)展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毛澤東思想作為歷史的源頭,占有極其....
|
詳細
|
5
|
論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思想
|
論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思想 【內容提要】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體現(xiàn)于毛澤東關心、思考、研究的各個領域,是貫穿毛澤東思想體系的主線。本文介紹了毛澤東在各個時期對理論創(chuàng)新必要性的論述;概述了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想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想具有的特色;闡述了....
|
詳細
|
6
|
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中國文化特質
|
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中國文化特質 毛澤東建黨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中國近代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是毛澤東建黨思想產(chǎn)生的濃厚社會基礎,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是構成毛澤東建黨思想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論淵源,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是毛澤東建黨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在毛澤東關于建黨問題的....
|
詳細
|
7
|
試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革命經(jīng)驗的總結
|
試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革命經(jīng)驗的總結 【內容提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近現(xiàn)代革命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其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毛澤東總結這些經(jīng)驗所體現(xiàn)的理論和方法,對于當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加強黨的自身 建設仍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nbs....
|
詳細
|
8
|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
|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 【內容提要】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而其中的關鍵是通過體制改革,以法制來保證民主。鄧小平對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集中體現(xiàn)在他對體制改革起點的選擇、程序的安排及形式的確定上。
【關 鍵 詞】政治發(fā)展/體制改革....
|
詳細
|
9
|
法律的統(tǒng)治與治國方略的統(tǒng)一—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
|
法律的統(tǒng)治與治國方略的統(tǒng)一—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 現(xiàn)代社會應當是法治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更需要法治。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作為鄧小平理論重要組成部分的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與總結。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鄧小平的這....
|
詳細
|
10
|
毛澤東與鄧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與不同點分析
|
毛澤東與鄧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與不同點分析 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法制思想,都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制理論的寶貴財富,是指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思想之一。由于歷史背景等諸多原因,兩者既有其廣泛的一致性,也有其眾多的不同點。加強對兩者的比較研究,既有利于我們從總體....
|
詳細
|
393條記錄 1/40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行政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