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思考 摘要:形勢與政策教育為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其實效性的發(fā)揮為高校德育的優(yōu)化拓展了新的空間。探究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不僅是有意義的,而且是必要的。提高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實效性不僅要把握基本的方向,更要建立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有效模式,同時,在提高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一些基本的問題。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 高校 思想政治 形勢與政策教育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 無論從拓寬高校德育途徑、優(yōu)化高校德育內(nèi)容、提高高校德育實效的角度,還是從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后繼有人的高度,形勢與政策教育都顯示出了其獨有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勢與政策教育應把握的基本方向 1、 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①。要把握好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形勢政策教育中的指導地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教育是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政治意識的理論準備,也是開展形勢政策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2、擺正形勢政策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重要形式,無論是從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國內(nèi)外形勢、掌握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還是從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弘揚科學精神等方面,形勢與政策教育都顯示了其獨有的作用與地位。其受重視程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的得到提升:從提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應當列入教學計劃②到?jīng)Q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設置形勢與政策課程③。從把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管理納入思想品德課的課程管理體系,列入大學教育全過程,規(guī)定保證平均每周不少于一學時,實行學年考核制度,成績列入學生成績冊④到對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地位、作用、做法等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系統(tǒng)、更加規(guī)范的意見⑤。我們不難看出黨和國家對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視程度。 3、以科學發(fā)展觀推進形勢政策教育 科學發(fā)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同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關于發(fā)展的重要思想一脈相承?茖W發(fā)展觀是用來指導發(fā)展的,是緊緊圍繞發(fā)展這個主題的。⑥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是中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出發(fā)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把形勢政策教育引進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其本身就是科學發(fā)展的體現(xiàn),形勢政策教育要在加強實效性的基礎上發(fā)展,就必須重視科學發(fā)展觀的推動作用。 二、對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模式的思考 建立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初步模式,是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的可靠保障。根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的精神,筆者認為,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主要應從“突出主渠道地位、搞好兩個建設、發(fā)揮三方面的作用、做到四個結合”入手。 1、 突出主渠道地位 既突出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地位,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學內(nèi)容應體現(xiàn)針對性 形勢與政策教育內(nèi)容具有動態(tài)性的特點,因為形勢是不斷變化的,政策有時也在不斷的調(diào)整。富于變化的教學內(nèi)容使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如果教師再在針對性上下一番功夫,則會極大地提高這門課程的實效性。 (2)課程發(fā)展應具有自動生成性 即通過不斷進行教學探索與改革,使之教學內(nèi)容與形式不斷與時代發(fā)展同步。首先,要加強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應著力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得以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其次,盡可能的采用從實踐中提出問題,借助于形勢與政策理論求得解決的方法;再次,要加強考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積極探索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考核方法,突出考核學生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用單一的閉卷考試評價學生,應把成績的考核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和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社會實踐等情況綜合起來考核。 (3)課程進行應確保有效性 要實現(xiàn)“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目的,保證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接受性就非常必要。而要提高學生的接受性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引起學生的心理需要。因為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共同目標的實現(xiàn),都以教育客體的主觀接受為前提。 2、搞好兩個建設 即制度建設與機制建設。首先,應通過制度建設確保形勢政策教育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進而使形勢政策教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亮點。一方面,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以保障形勢政策教育作為一門課程所具有的相對穩(wěn)定性與可控性,包括計劃、組織制度、實施措施、考核辦法。而且這些必須納入教學管理體系之中,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另一方面,在以制度保障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穩(wěn)定性的同時,還要靈活變化,因為形勢與政策不是僵硬的,而是動態(tài)的,教育對象也是變化而廣泛的,所以,授課的形式、內(nèi)容、事件等也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化。 3、發(fā)揮三方面的作用 即要發(fā)揮好專職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的作用、包括學校黨委、團委在內(nèi)的德育工作者的作用及國家、各級政府領導人、先進模范人物的作用。首先,要處理好主渠道與多渠道的關系,要明確,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形勢政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基礎與關鍵,為此,一方面要加強教師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專職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授課能力,同時要制定合理的獎勵激勵機制。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包括學校黨委、團委在內(nèi)的德育工作者的作用,要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委宣傳部與社科部牽頭負責,教務處、黨委學工部、團委直接參與的教育教學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4、做到四個結合 第一,要把教育目的與學生需要有機結合,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應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生的心理實際,把教育目的與學生需要結合起來考慮,要根據(jù)教育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思想需求,決定如何組織與呈現(xiàn)教育內(nèi)容,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開展形勢政策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過各種活動有意引導學生對一些與教育目的直接相關的社會問題產(chǎn)生興趣,以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第二,要把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搞好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第三,要把教育人、引導人與關心人、幫助人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強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2004 年 8 月 26 日 2、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 教社政 [2005]5 號 3、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 中青聯(lián)發(fā) [2005]3 號 4、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 教社政 [2004]16 號 5、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 2004 年 11 月 19 日 地址: 陜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學人文學院 馬莉 馬延龍 收 716000 1 作者馬延龍,男,陜西延安大學人文學院,716000,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品德與法律基礎教育教學 ①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 2004 年 11 月 19 日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2004 年 8 月 26 日 ②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 1987年5月 ③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教育課程建設的意見 1987年11月 ④國家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意見 1996年10月 ⑤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 2004年11月 ⑥ 充分認識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意義——一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人民日報 2004年03月22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