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課堂教學的突破口--------創(chuàng)設情景
抓住課堂教學的突破口--------創(chuàng)設情景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chuàng)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情理就在自己身邊,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情景就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如:在讓學生感受來自于父母之愛時我選用這樣一則材料供學生閱讀: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有一位年輕的母親正一邊織毛衣,一邊用腳踩著搖籃遙她僅五個月的寶貝女兒。天崩地裂的一剎那,母女倆一起墜入到黑暗無邊的廢墟之中,所幸的是母女倆都完好無損,但她們無論如何也出不去了。驚嚇后的孩子在母親懷里睡著了,醒來后啼哭不止,母親知道她是餓了,忙開懷喂奶。一天一夜后,滴水未進的母親奶水已經(jīng)枯渴,孩子的哭聲也越來越弱。絕望的母親這時觸摸到了毛衣針,心里猛地一動,用毛衣針刺破自己的手指,塞進孩子嘴里。一周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在吮著母親的手指頭,而母親已經(jīng)氣絕。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年輕母親的個個手指頭都破了一個小洞,臉色像雪一樣潔白,年輕的母親為孩子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奶。學生閱讀后深深地被材料中偉大的母愛所感動,許多學生都發(fā)出了啜泣聲,此時教師再引導他們想一想平時家人對自己付出的點滴恩情,學生能不震動嗎?學生能不懷有感恩之心嗎?待到此時再讓學生學唱一首《感恩的心》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的教學沒有說教,但所有的教育都在無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