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學生考前復習 培養(yǎng)地理學習能力
一、指導學生自學,全面夯實基礎 “ 課本、課本”,教師授課之本,學生學習之本,考試命題之本,制定答案之本和評卷給分之本。在臨考復習階段,教師務必引導學生,回歸課本,關注社會,貼近實際,夯實基礎! 基礎、基礎”,萬丈高樓全靠基礎,知識寶塔全在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再好的上層建筑也是不牢固的。 在地理高考復習階段,面對已學過的課本、圖冊和各種復習資料、習題等等,分清主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歸課本,貼近實際,立足于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扎扎實實地進行系統(tǒng)復習。切不可舍本求末,拋開課本而一味去翻那些繁復多樣的復習資料,一味去鉆那些五花八門的偏題怪題,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把極有限的寶貴時間浪費耗盡。 二、指導學生自查,系統(tǒng)重點補差 由于知識的缺漏會各有不同,同是一個問題,有些學生未掌握而有些學生早已掌握。故最后階段的復習,教師不宜把復習時間統(tǒng)得過死,應盡量讓學生針對各自的實際情況,找出常出錯誤的問題所在,弄清病因,對癥下藥。例如,復習世界地理部分,教師可統(tǒng)一安排在兩周內進行。教師只安排“ 周進度”,而“ 日進度”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各章節(jié)所掌握生熟情況自擬。這樣做,學生就可充分調劑時間,重點復習自己的知識缺陷,變時間緊張為有余。 如何做好查缺補漏的復習,可試行學生“ 自查”和“ 對查”的辦法。所謂“ 自查”,是讓學生對課本和《 練習冊》自行查缺補漏,尤應查出自己平時似是而非、容易混淆、常出錯誤的問題。分門別類、做上標記,理出頭緒。針對生熟情況和難易程度,區(qū)別對待,合理安排。對于掌握牢固和較熟練的內容可做一般復習或不再多占時間,以騰出充裕的時間,重點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 課本和填圖冊的自查工作完成之后,為了檢查是否有遺漏之處,查出的問題是否已經掌握。可采用“ 對查”的辦法進行衡量。常用的方法是兩人一組,在自查過程中制訂共同的復習進度,同范圍地進行自查。每完成一部分后,就進行對查,常使用“ 對問對答”或“ 對考對評”的形式。這些形式對兩人起到了互相啟發(fā)和鞏固知識的作用。 三、指導學生自練,提高復習效益 如何拔高復習效益,方法不一,形式多樣。但試驗證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體作用,適時適量、適當標準地對學生進行“ 命題練習”,效果尤為明顯。就是指導學生模仿出題,模仿制訂答案和評分標準。此項訓練,工作量較大、難度較高、工程艱巨。但學生通過艱苦勞動,一舉多得,收益頗大,是其它訓練方法不能替代的。 進行這樣的訓練,實際上是讓學生在“ 自查”、“ 整理”、“ 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復雜的綜合性的實踐操作。同時,學生在翻書出題的過程中,又一次對課本、插圖插畫和地圖冊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復習。但要方法得當、周密安排、精心輔導。要注意練習前的準備工作,即向學生著重講清常見試題類型的特點和解法、各類題型的規(guī)范和要領、常出現(xiàn)的問題和如何防止與糾正,進行專題講解。為直觀起見,可將近年的高考試卷及答案和評分標準配套印制,發(fā)給學生供摹擬參考。并應指出試卷尚有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改進和完善。 學生通過“ 命題練習”在自己動手、親自組織試題和,答案的過程中,進行了有效的綜合復習。發(fā)揮了學生一定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興趣盎然,學習積極主動,系統(tǒng)鞏固了所學知識,明顯提高了應考能力。 四、指導學生自考,提升能力轉化 所謂指導學生自考,就是指導學生在上述多環(huán)節(jié)復習的基礎上,放手鍛煉學生,提升能力轉化。讓學生既當考生又當考官,自己組織命題和評分標準,自己組織考試,自己組織閱卷,自己組織考后分析和復習對策等有關考試的全過程內容。 但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當好顧問,如組織命題和評分標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報和推薦產生命題組,討論考試目的,如高考是選拔考試,要注意試卷的區(qū)分度和可信度。即要把握試題的知識覆蓋度、難易度、區(qū)分度、可信度。要立足教材考綱,立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客觀性命題和主觀性命題結合,識記性和理解性結合,文字系統(tǒng)和圖像系統(tǒng)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描述地理和分析地理結合,基礎型和能力型結合。突出學科特點,圖文并茂,文圖結合,注意跨章跨節(jié)跨本,定性定量考查,貼近生產生活實際,源于教材而不拘泥教材,但以不超綱超本為原則。 通過指導學生自考,大大提升了地理能力的轉化,使學生心態(tài)有種居高臨下,一覽眾山的自我感覺,心里格外的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