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
文章來自3edu教育網 技能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練習而形成的執(zhí)行某種活動的活動方式與能力傾向。掌握地理技能和學習地理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識為基礎,例如,根據氣溫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判別氣候類型要以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特點知識作為基礎。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大大促進地理知識的掌握學習,例如,學生能夠熟練地根據氣溫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判別氣候類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各種氣候類型特征的進一步掌握,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進行。 按地理技能的性質,可以分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類。智力技能是頭腦中對事物比較、分析、綜合等智力活動方式,其活動是借助于頭腦內部的語言來實現的。如在閱讀地圖過程中,頭腦對地圖上的圖例、等值線等均通過語言的形式賦于意義,從而開展認識活動。智力技能觀應是一種學習觀,智力技能的形成“與廣義的知識掌握并不是兩回事!庇纱,可以把智力技能看作一種廣泛存在于學習的各個領域的經過練習而形成的認識活動方式。操作技能是通過機體運動來實現的,例如,學生對巖石和礦物的鑒別,主要通過觀察、動手觸摸和硬度比較等機體活動來實現的,這可視為操作技能。 一、地理技能的主要構成 地理技能大多屬于智力技能,具體表現為: 1.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的技能。掌握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種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地理分布,探討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形成原因,而這一切,一般都需要學生能夠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 2.比較、分析和綜合的技能。學習區(qū)域特征常常需要通過運用比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則又常常需要進行分析和綜合。 3.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作出正確評價的技能。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對自然和自然資源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地理學科經常涉及的教學內容。 二、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 (一) 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的技能 地圖、圖表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技能至關重要。 1.培養(yǎng)讀圖技能 學生應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正確的示范性講解,同時注意站立位置要適當;指圖要規(guī)范化、準確無誤、快慢適中、講指一致;合理使用指圖桿等。學生則根據教師的示范,在地圖上找出相應的符號和注記名稱、圖表上相應的數據等。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讀圖要有明確的基本要求。第二,讀圖要有計劃性,注意集中訓練與分散訓練的結合。第三,不能急于求成,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讀圖要注意部分和整體結合、多圖結合對照。例如,在世界地理教學中,各國家的地圖與其所在的大洲圖結合;在中國地理教學中,各省區(qū)的地圖與全國地圖相對照。如此有利于加深對整體和局部的位置關系的理解。 2.培養(yǎng)用圖技能 用圖技能與讀圖技能是有所區(qū)別的,它是在讀圖的基礎上的。讀圖停留在對地理事物的識記上,用圖則要運用地圖和圖表分析現象,綜合概括各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歸納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地理區(qū)域特征及地理的規(guī)律性。 為更好提高學生用圖技能,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就應注意結合不同情況采用讀圖、指圖、描圖、繪圖等方法。學生在課堂中經常繪圖,有助于誘發(fā)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將文字轉繪成圖,使內容條理化。培養(yǎng)學生經?磮D、用圖能力,在日常訓練中,鼓勵學生不使用課本文字內容,而只使用地圖和圖表來解決問題。 地理圖象系統(tǒng)是地理課本的兩大內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系統(tǒng)之間緊密聯系,貫穿教材的始終?梢哉f地圖是許多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圖象系統(tǒng)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直接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由此可見,地圖和地理學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它們之間是骨和肉的關系,沒有地圖就不可能地理教學。 地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十分關鍵,運用地圖教學可以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空間概念。地圖還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態(tài),并容易使學生形成對地理事物的比較形象、直觀的印象,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并且符合地理教學特色。 (二) 比較、分析和綜合的技能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能發(fā)現,有些區(qū)域特征有相似之處或相反之處,有些地理成因有相似之處或相反之處,這就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比較、分析和綜合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和綜合能力要注意,在日常教學中將不同區(qū)域特征從每一個方面和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出各區(qū)域之間的相同特征或相反特征,總結出它們的共性和特性。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要點。 在每一堂地理課堂的教學中,注意通過聯系把知識加以綜合,使學生習慣于對知識進行綜合的思路。在對各層次知識進行綜合開始階段,教師要以一定的方式將知識的綜合性表達出來,如圖解、表格等,給學生做出示范。在對知識進行綜合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部分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強,對知識的綜合較為全面,表達的形式較為合理。對這些學生要給予表揚、鼓勵,并把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表達知識綜合的成果展示給其他同學,以激勵更多的學生向他們學習,更好地掌握綜合的方法。 (三)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作出正確評價的技能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是地理課堂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 21世紀,世界出現人口爆炸,糧食不足,能源短缺,資源枯竭和環(huán)境污染等生態(tài)危機,加劇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壓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評價技能,有助于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的意識。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用數據、影像資料給學生以直觀地了解,目前地球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現狀,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對自然資源過度利用的程度。由學生進行討論這種情況將對人類生存、地球存亡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進而使學生主動產生保護自然環(huán)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并進行思考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具體措施,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作出正確評價的技能。 三、學習地理技能的個性差異 不少中學地理教師發(fā)現,有些中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較高,而有些則相反。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學生學習地理技能存在著個性差異,具體表現為: 1.解決問題熟練程度的差異。例如,學習利用等高線地形圖來判斷各種地形,有些中學生能很快判斷出山脊或山谷,而另一些中學生則需花費很多時間才能作出判斷。他們先畫出山脊線(或山谷線),再作此垂線,接下去是比較垂線中央與兩側的高低,最后才能作出判斷。可見,前一部分中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他們能夠“跳躍”過某些步驟而直接找出答案。而后一部分中學生只會一步一步地按教師告訴的步驟去做,而缺乏在較高層次上把握問題實質的能力。 2.解決問題準確、全面程度的差異。例如,學習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有些中學生從數量(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結構、地區(qū)分布、開發(fā)利用等方面把知識進行整理,納入頭腦中業(yè)已形成的“框架”之內,在解題時,一般比較準確和全面。而另一些中學生則花費較多時間背記各種自然資源的特點,他們不善于發(fā)現這些知識在組成上的共同特征,結果解決問題時,時常出現錯漏的情況。 四、學生經驗在地理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一般認為,學生地理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學生按教師安排的步驟進行練習的過程。其實,這樣認識尚不夠全面。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還經常相對獨立地探索簡便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按此進行練習,從而對技能形成產生影響。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經驗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下述兩個方面: 一是學生自己相對獨立地發(fā)現一種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被以后的學習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有效的。例如,有高中學生認為課本提供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公式比較抽象,計算也有些復雜,故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定義,利用平面幾何知識,用圖解法來求正午太陽高度角。 另一種是學生相對獨立地發(fā)現一種學習方法,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此方法,但實際上,此方法是有問題的,即在某些情況下此方法不適用。例如,有學生認為,凡是在分層設色圖上,綠色的地區(qū)為平原,并據此作為地形類型判斷的一種方法。實際上,這樣判斷會出問題的,例如,某些盆地在分層設色圖上也呈綠色。 可見,學生經驗在地理技能學習中可能起到促進學習的良好作用,也可能起到形成錯誤判斷的不良作用。這應引起地理教師的重視。 五、地理技能的教學應著重注意的問題: 1.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練習。例如,為使學生掌握在南極洲地圖上判別任意兩地間方位的技能,教師可先要求學生學會判別同一經線上兩地的方位,再使學生學會判別同一緯線上兩地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學會判別任意兩地之間的方位。 2.善于發(fā)現難點,突破難點。一些比較復雜的地理技能,一般涉及若干步驟,其中某一步驟可能是整個技能學習的難點。例如,關于地球上任意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換算,學生一般都知道“相隔幾個時區(qū),時間相差幾小時”,但不少學生搞不清楚從一個時區(qū)的區(qū)時換算為另一個時區(qū)的區(qū)時,到底是加上時區(qū)差還是減去時區(qū)差?梢,這一步驟成為整個區(qū)時換算中的難點。有教師給學生總結出一個計算口訣,即在時區(qū)分布圖上,不過日界線,“自西向東算,加上時區(qū)差;自東向西算,減去時區(qū)差”。學生熟記此口訣并據此進行計算,結果,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區(qū)時換算的技能。 3.教 [1] [2] 下一頁 文章來自3edu教育網 文章來自3edu教育網師要提倡學生相對獨立地“發(fā)現”學習的規(guī)律,鼓勵學生相對獨立地學習地理技能。對于學生“發(fā)現”的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教師要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和推廣,在學生中營造一種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良好氣氛。對于其中一些不盡合理的方法,教師可幫助學生對其改進和完善。對于其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方法,教師應予以指出,并幫助學生糾正。上一頁 [1] [2] 文章來自3edu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