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的心理暗示法
精品源自中考試題 某年,美國一所新兵訓練營接收了一批新兵。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不少壞習慣。為了使他們成為標準的美國軍人,訓練營的軍官并不是靠強制紀律,而是印發(fā)一些家信要新兵們讀、學著寫。信的內容無非是告訴家人,他們在軍隊里養(yǎng)成了新的生活習慣,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覺洗腳,衣服鞋襪放置有序,天冷開窗睡覺······說也奇怪,不久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壞習氣,軍營整齊,精神煥發(fā),待人接物禮貌周到,個人衛(wèi)生合乎條令。奧秘在于訓練軍營運用了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就是指客觀環(huán)境以不太明顯的方式向個體施放某種信息,而個體接受了這些信息后無意中做出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的方法。 地理教學中的心理暗示法既是學生在與環(huán)境接觸交往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種心理現象,那么給學生的活動場所創(chuàng)設一定的暗示環(huán)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與興趣。據此,我首先在班級組織地理興趣小組(5~10人)讓他們自行收集熟練畫片、圖片,如風景畫、照片、明信片、煙標、郵票等,定期在班級展出,并在黑板報上開辟欄目加以說明、解說,要求全班同學幫我收集地理方面的文章,我好加以整理歸類、摘抄剪輯、指導展出。學生見我如此這般,如醉如癡,也很熱心。久而久之,雖然他們熱心不減,但方式有所變化,開始另起爐灶、獨立門戶,與我“分庭抗禮”,對等“交流交流”,我的初步目的已經達到。我曾說過:只有熱愛專業(yè)的老師才能教出熱愛專業(yè)的學生。接著,我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生在場的地理知識運用的機會,如看到電視上某種動、植物,問學生這是什么自然帶的典型植被和動物等。尤其是春游時,我盡量參加各班活動,并在春游前以講座形式向學生講授該旅游點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地質地貌、風景特色、土特產品等。然后充當他們的義務導游,隨時講解并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在代表性景點附近拍照留念,為相關教學內容儲存資料。如此這般,學生下意識地認識到地理內容生動豐富,地理知識無處不在,地理學科實用性大,從而提高學習知識,堅定學習信心。 課堂教學中,從平時收集到的資料中,選擇一些詩歌、成語、諺語、故事、歷史掌故、名人名言、文學作品的描述、物理化學公式定律等,用于相應內容的教學,既豐富了教學語言、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與其它學科關系緊密,對學習其它學科幫助很大。同時,還通過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心理暗示,如角色扮演、聽音樂、郎誦詩歌和散文等,使他們無意識地激發(fā)記憶,發(fā)展智力。如“中國政區(qū)”教學,涉及到32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政府駐地以及相關位置等知識,我就設計了扮演教學,讓32個同學各扮一個省級行政單位,由剩余同學點某省(同學)、該省(同學)站起來,回答他們所代表的省會名稱、省的簡稱、鄰省名稱,答錯了,由提問同學代替該省(同學),其他同學如法炮制。當31個同學都答對了,再由剩余同學指某省(同學)站起來,讓他說出某鄰省或某鄰省的鄰省簡稱、省會等,答錯了,照樣替換下來。為了不讓提問同學難道自己、替換自己,大家都很認真準備,并在輕松的游戲中,無意識地記住了眾多地理觀念 精品源自中考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