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引入“流行元素”
更多精品來自3edu論文 青年學生朝氣蓬勃,思維活躍,喜歡流行,時尚的事物。他們常在一起如談論時事,哼幾句流行歌曲,聊一些可笑漫畫,談談詩歌文學。如在教學中引入這些“流行元素”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明確規(guī)定: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時事。高考綜合能力測試中地理試題的設計思想規(guī)定:題目設計與現(xiàn)實的、重大的社會問題緊密相關。同時由于現(xiàn)行地理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一定距離,具有嚴重的滯后性,且受教材篇幅限制無法編寫進去,教材編排與社會熱點問題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因此我們地理教師就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銳利的眼光、善于捕捉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將其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教學之中。 將時事融入教學之中,有助于學生了解問題實質如開展專題對石油問題、印巴問題、中東問題、西部大開發(fā)等熱點問題進行講解會加深學生認識,激發(fā)學習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將時事融入教學中。能及時、合理有效地對書本知識進行補充和充實。 如講述海嘯時,列舉2004年12月26日南印度洋海嘯;在講述城市交通問題時列舉日本城市列車出軌事件;講述溫室效應、可持續(xù)發(fā)展時講述京都議定書;在講述人類對宇宙新探索時講述勇氣號、機遇號火星車、神舟號飛船;在講述能源問題補充歐佩克組織。 我國古代詩歌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反映了古代詩人對自然現(xiàn)象深刻的思考和認識。如果在地理教學中將一些詩詞佳句適時適量應用于課堂,不僅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地理的能力,是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漫畫在地理教學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講述環(huán)境問題,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許多漫畫可供選擇中,如“平衡”、“雨中垂釣”、“小鳥的悲歌”。 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兩半球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意識功能,左半球主管語言活動、數(shù)學運算、邏輯推理,具有連續(xù)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是進行抽象思維的中樞;右半球主管音樂節(jié)奏、空間定向、圖形識別、情感等,具有不連續(xù)性、彌散性、整體性的功能,是處理表象知覺進行形象思維的中樞。在傳統(tǒng)教學中,左腦被得到重視,而右腦的開發(fā)和利用,都被放在次要位置,漫畫的使用,可以促使空間智慧的發(fā)展,使右腦得到開發(fā),左右腦半球得以協(xié)同發(fā)展。 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是從感性到理性,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兒童的意識。直觀生動的形象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行為。漫畫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圖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調動學習積極性流行歌曲的效果應是最好。“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風力搬運);“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季風);“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卻已侵襲”(海水運動);“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水的連續(xù)性);“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饘Τ蠲摺(月相)!白尦嗟罍嘏涞谋睒O”(溫度的分布);“每當天空中又下起了雨,風中有朵雨做的云”(降水)。 應當注意的是一堂課歌曲的內容不能過多,它只是一兩句,它起著過渡、說明論述的作用。 與地理相關的時事熱點、詩詞、漫畫、歌曲的收集是一個長期、艱巨和積累過程,需地理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善于捕捉地理信息。也可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這本身也是一個研究學習的過程。 總之,將時事、詩詞、漫畫、歌曲引入地理教學中不能主次顛倒,必須根據(jù)教學實際適時適量科學地進行。通過引入時事熱點、詩詞、漫畫、歌曲的教學,使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表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綜合素質的目標。 更多精品來自3edu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