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主題班會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勤學 一、 教學目的 讓大家了解中華傳統(tǒng)美德:勤學的重要性。適時的對大家進行點撥,進而達到正確理解的要求。從身邊熟悉的著名人物切入,使得每一個人都能最快的了解與挖掘此類的故事,并鞭策自己在生活中學會“勤學”。 二、 教學過程 1 勤學的意義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你們坐在這里的真正目的嗎?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你們要怎樣的去學習哪?你們知道“勤學”的意義嗎? (同學討論)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從年滿六周歲以來就坐在教室里上課、做作業(yè)、考試,為的就是要充實自己,讓自己的童年過的有意義。但就現(xiàn)在的社會而言,更重要的是要適應這個“知識經(jīng)濟”、競爭激烈的社會,長大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放眼中國,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保護傘下,如果每一個少年兒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中國進步的腳步就會大大加快,也就是說,“知識”,將改變這個世界。 既然要學習,那就學好。古人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故事,如今的我們也應該學習那些古代的名人——勤奮學習。 勤學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能磨練人的意志,提高學習者的成績。 同學們,你們說,這樣的美德難道不值得我們?nèi)鞒信c弘揚么? 2 說出你自己的勤學警句與格言 1)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3) 年華一去不復返,事業(yè)放棄在難成 4)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5) 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 6)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7) 自古圣賢,盛德大業(yè),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 8)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9)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 坐破寒氈,磨穿鐵硯。 3 勤學的事例 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會不知不覺地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拴在屋梁上,一頭系在自己的頭發(fā)上。這樣以來,如果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疼。。另外,戰(zhàn)國時的蘇秦在游說秦國失敗后,回到家里發(fā)憤學習,每當晚上讀書讀得疲倦打瞌睡時,他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鮮血淋漓。他后來終于成為有名的政治家。這個成語形容人刻苦讀書,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后來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墒强锖饧依锖芨F,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古人用功勤學,為的是求取功名,而當今的我們?yōu)榱饲笕∶篮玫奈磥硪餐瑯右趯W,聽了這么多的故事,你們能不能也舉幾個身邊人勤學的例子呢? 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吧: 程德強 李蒙 柏瑤 高淑悅 張倩倩 寧斯 崔銘浩 房路瑤 董盼盼 張長江 李曉玉 胡文靜 殷雙雙 李金鳳 柏云霞 高淑寧 李嘯袁洋 趙孝民 高帥 劉繼偉 張艷玲 王重陽 楊珊珊 房冉冉 陳光 4 勤學的計劃 請每一位隊員為自己設計一份勤學的計劃書,并講明自己列這樣一份計劃的目的與同學們的修改意見,最終達成一份適合的“勤學計劃”。 三、 教學總結(jié) 這一次的主題教育班會,有目的的給隊員們灌輸了“勤學”的美德。這樣的主題既有利于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如果同學們有心,它還會有利于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我認為,這樣的主題更應該注重在課后的延伸活動。也希望它能真正有助于我們的一些隊員學習習慣。 四、結(jié)束 努力,再努力 做就做到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