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幫助學生走出憂郁的陰影
“老師,我是一名高一學生。我覺得自己可能得了憂郁癥,現(xiàn)在總覺著生活沒有意思,頭腦也很不清醒,經(jīng)常想不明白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注意力也很難集中。我害怕這樣下去自己會想到死!我真的很痛苦,不知道該如何排解,每天覺得很灰暗,感覺不到快樂,但又不能給家人說,怕他們擔心。也不敢給老師和朋友說,怕他們笑話。我想改變,又不知道該怎么辦,請你一定幫幫我……” 憂郁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反應。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全世界約有百分之三的人口患有憂郁癥。升入高中后,由于學習難度與學習強度的加大,競爭更加激烈,緊張的學習生活,加上過高的期望值,都在無形中給學生增添了很多的心理壓力。一旦成績不理想,名次下降,或者遭遇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很容易引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不安與憂慮,變得消沉。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疏通與緩解,在內(nèi)心中積壓,學生慢慢就會變得少言寡語,孤獨沉默,對事物缺乏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遇事往壞處著想,一丁點的失誤也會帶給自己無盡的懊悔,甚至產(chǎn)生悲觀厭世的念頭,有時還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反應,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那么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緒,走出憂慮的陰影呢? 首先,正確認識憂郁,接納自己情緒。 經(jīng)?吹接欣蠋熢趯W生遭遇憂郁時,很真誠的勸慰學生“不要為……擔心”,或者更糟糕一點的“快樂一點,振作起來”等。這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把學生推進一個更大的困惑里去。因為憂慮作為一種低層次的杏仁核作用,往往是不招自來,一旦來了就很難驅(qū)走。因此,在與學生交流時,老師除了注意認真傾聽,了解學生的困惑之外,還要注意采取多種視角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問題產(chǎn)生新的感覺。引導學生分析憂慮帶給了他什么,它有沒有可能是一種有用的資源而并非障礙,由學生自發(fā)去尋求改變。在和學生一起分擔“憂慮當然很痛苦”這個事實的同時,也要和他們探討痛苦都是暫時的,沒有什么樣的痛苦是不能改變的,沒有什么樣的事情是不能彌補的。當學生為一件不太重要的事反復憂思時,可以運用對話方式引導學生為自己設定憂慮的期限,縮短憂郁的時間。譬如: 老師:“你知道自己為什么擔心嗎?” 學生:“知道。我不應該那樣說話,我害怕別人會因此看不起我,議論我! 老師:“哦,那你準備一直這樣擔心下去嗎?” 學生:“也不是,過一段時間可能會好一些。” 老師:“你確定?” 學生:“是的,兩天以后會好一些! 老師:“你的意思是說,只要擔心兩天之后你就會好起來對嗎?” 學生:“對。我不可能為一件事憂慮一輩子。” 老師:“那太好了!既然這樣,你為什么一定要等兩天之后呢,何不兩個小時以后或者干脆現(xiàn)在就把它從腦子里‘砰’地一聲扔出去呢?” 學生:“對呀,我聽你的。”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好笑,但它真的很管用。 其次,唱歌運動 改變好心情。 有的學生在憂慮的時候,往往選擇獨處或反復憂思,這其實是很不好的。獨處容易增添孤單孤立的感覺,反復憂思不但無助于改變憂慮情緒,反而會陷入更深的低谷,更加蔓延。擺脫憂慮情緒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做運動,比如選擇打籃球、踢足球等運動量大的集體運動項目,或者圍著操場跑步,打打太極拳等都有助于排遣消極情緒。因為運動能改變與心情息息相關的生理狀態(tài),原來沮喪或憂慮情緒的循環(huán)在運動中就會被打破。隨著體力的消耗和汗水的流失,原來消極的情緒也隨之被排遣出體外。除此之外,唱歌也不失為排解消沉情緒的一個好方法。情緒低落的時候,輕輕哼一支輕快的歌曲或者通過吹口琴、彈奏樂器等形式都會使心情向好的方向轉(zhuǎn)變。當你做這件事情時,不必以不會唱歌作借口,也不必管自己唱的是不是跑調(diào),好不好聽,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唱歌這件事。威廉·詹姆士說:“我們不唱歌是因為我們不快樂,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唱歌!背脚d頭便不會消極。所以,在學生情緒低落消極郁悶時,班主任可以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去做運動或者唱歌,使情緒得到很好的調(diào)節(jié)。 第三,幫助別人 轉(zhuǎn)換情緒。 每個人都有幫助別人獲得尊敬的愿望。沮喪的人低沉不振主要是因為不斷想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因為沉湎于反復的憂思之中。幫助別人不僅有助于轉(zhuǎn)移對自己情緒的注意力,使原來壓抑的身心狀態(tài)得到改變,還能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心靈上的滿足感,變得積極自信。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常與他們談及父母的辛勤勞苦,告訴他們在自己憂慮情緒不好的時候,采取幫助家庭清掃衛(wèi)生間、廚房、陽臺,反復擦拭家具,洗衣服刷鞋等義務勞動的方式,揀一些平時不愿干的臟活累活來發(fā)泄,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也許一開始干的時候還有點勉強,但干著干著就進入了狀態(tài)。審視自己的勞動成果,愉悅與滿足一下子寫滿臉龐,所有的不快與擔憂早已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第四,轉(zhuǎn)變看問題的角度。 轉(zhuǎn)變看問題的角度,改變比較的對象,對于憂慮患者是最具建設性的方法。換一個角度審視自己失去的東西會有很奇妙的功效。對于一個沉浸在自己憂思中苦苦不能自拔的女同學,我和她進行了下面一段對話: 老師:“一個男孩在上學的路上,正準備向本班的一位女同學打招呼,不小心被結(jié)冰的路面一下子滑倒在地。這時男孩會怎么樣?” 學生:“在同學面前出丑,會感到很沒有面子吧! 老師:“說得對。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女孩也突然摔了個大屁股墩呢?” 學生:“她可能會感到更窘迫,也許會哭出聲來! 老師:“不幸的是,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抱怨,一抬頭,發(fā)現(xiàn)馬路上不分男女竟然噗噗嗵嗵一下子跌倒了一大溜,這時女孩與男孩又會是一種什么情形呢?” 笑意寫在她的臉上,女同學禁不住笑出聲來。 同樣的事實沒有改變,但心情卻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不幸并不僅僅屬于自己,或者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時,對別人的同情會淡化我們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對于憂慮患者具有出奇的療效。 憂郁雖然是一種普通的心理障礙,但它不分國籍性別年齡,嚴重的會使人喪失生活的勇氣。因此,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應經(jīng)常觀察學生的情緒,及時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發(fā)現(xiàn)他們隱藏在困擾事件或表面行為背后的情緒和內(nèi)心需要。盡量避免憂郁情緒侵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憂郁從學生正常的生活中走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