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靈魂,重塑生命——學困生轉變之我談
精品源自政治科 曾看過這么一則歷史故事,說的是明代太倉周元素家有一書童,叫阿留,其“性癡呆無狀”。主人外出,讓他看門,他連常來常往的賓客也叫不出名字,因此,干脆關上大門閉客。主人家一張矮床斷了一只腳,叫他去砍根樹枝把床修好,他拿了斧鋸,在園子里轉了一整天,卻回復道:“木枝皆上生,無向下焉!”主人門前新栽了幾株柳樹,怕被鄰家小孩搖晃折斷,叫他去看守,他回家吃飯時,居然將柳樹連根收回藏好。對待這位屢屢鬧出笑話的癡呆書童,主人周元素并不加以責怪。元素善畫,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阿留對畫畫也有興趣,就叫阿留試試。阿留說:“這有何難?”提筆就畫,“濃濃參亭,一若能素”。從此,周元素就讓阿留專門繪畫,并“終其生不棄”。 阿留是多么幸運啊,周元素視其“性癡呆無狀”而不見,挖掘出其閃光之處,培養(yǎng)提攜,使其能幸福的徜徉于自己喜好之中,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對于阿留來說,他獲得了重生,而周元素便是那重塑生命的女媧和天使。 學校里也存在諸多 “阿留式”的學困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任重而道遠。解讀其靈魂,重塑之生命,我們責無旁貸。 一、樹立正確觀念,明確育人理念 曾幾何時,“學困生”這一字眼引人眼球且不去考證,單從近年來“學困生”成為問題由不得人不去思考。是誰造就了“學困生”?是誰讓“學困生”發(fā)展成為問題?家長?不可能,F(xiàn)在的家庭多視孩子為“心肝寶貝”,多對孩子寄予極大期望,在孩子入學之前絕不會將自己孩子定位為“學困生”(不應排除,家長的某些行為會使孩子步入“學困生”行列)。那么,將孩子定位為“學困生”的又是誰呢?此時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每日“苦口婆心”教育他們的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有些教師把學生間的差異歸因于學生本身, 認為在外部條件相同時,學生學習成績理所當然是學生天資或者自我教育決定的。其實并非如此?茖W家對人的腦量及智能研究表明: 除了極少數(shù)人有超常智能或大腦缺陷,絕大多數(shù)維持在較為接近的水平線,特別是中小學生更是這樣。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最明顯的差異不是在智力上, 而是在學習積極性和努力程度上。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本質,而這種本質潛能必然現(xiàn)實化。也就是說,即使很差的學生他們也有好的“微量元素”,是可以被轉化的 可見轉變學困生首要之舉當是教育者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育方式。 二、采取情感傾斜,走過弱勢心靈 “親其師,信其道”,要真正走進弱勢心靈,必須從建立感情入手,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來對待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這種愛又必須是真誠的。素質教育下的辦學理念時時提醒著我們:“每個學生都要發(fā)展,但不求一樣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個學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規(guī)格!碑斘覀兣c學困生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系時,當我們脫下“有色眼鏡”自然而然把“弱勢群體”當朋友時,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師,喜歡聽教師的課,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樂于接受,從而自覺糾正自己的各種行為,這樣我們的教育之舟就會駛向成功的港灣。 三、點燃理想之燈,喚起自信之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不可否認,大多數(shù)學困生是班上的“另類”,他們飽受冷潮熱諷和唇齒相譏,感受不到愛的溫暖,融入不了集體的懷抱,他們可憐的一點自尊、自信在這種冷漠、孤寂、無愛的環(huán)境中早已蕩然無存,學習無興趣,人生無目標,公然對抗教師的消極行為也時常發(fā)生,這要求教育者在批評引導的同時,把更多的關心灑在他們的身上,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zhàn)勝自我,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靈魂的搏斗”,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讓即將熄滅的自信之燈重新點燃。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 四、實施激勵機制,引導正確歸因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在教育中多鼓勵、表揚、肯定,少批評、責備、懲罰會收到積極的效果。具體可表述為以下幾點: 愛語文網(wǎng) 1、給學生以“肯定”的榜樣。榜樣是一把尺子,一盞明燈,它的力量是無窮的。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班上樹立起先進典型形象,以好學生為楷模,讓學困生對照自身,找出差距,明確奮斗目標。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鑒別,在鑒別中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從而使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反省自己。我們的教育才有力量,才有說服力,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愛語文網(wǎng) 2、細察和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有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深入細致地進行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一丁點兒,也要用肯定激勵的語言強化、擴大其“閃光”的行為。如對他說,“我覺得你在進步”、“你很聰明”、“你在某某方面還真了不起”“你有這方面的才華”……啟發(fā)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的積極性,最終擠掉其不良行為。并使他們意識到進步是主觀認識的改變和發(fā)奮努力的結果,而非偶然發(fā)生或外部條件的變化造成的。 愛語文網(wǎng) 3、激勵學困生自尊感和自信心。我們應當象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那樣“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堂堂正正做人,克服其低人一等、行為偏差、自暴自棄等自卑心理,樹立起自信、自立、自強的心理態(tài)勢,讓他們在被別人接受、理解、尊重的基礎上,接受自己,在細微的進步中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學困生批評的話聽得多了,一句表揚很可能喚起他長眠于心中的熱情。這樣就會不斷地激發(fā)他們進步的心理動力。 愛語文網(wǎng) 五、綜合分析調查,注重有效方法 在班級管理實踐中,我感覺“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要仔細認真地去分析“不一樣”的原因。其實導致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學校、教師、家庭及社會方面的客觀原因。尤其不少家長教師只關心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們看重的只是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忽視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評價學生。一旦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不良熏染或幾次考試成績落后時,他們缺乏對學生進行正確、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導。這些學生在經歷多次失敗或挫折后,逐漸失去進取動力,喪失學習信心而淪為學困生。應當指出,在智力因素無重大差異的情況下,一個學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差異,既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為學困生,這就要求教育者在引導教育的同時,要科學分析、因人而異;要剛柔相濟、良藥苦口;要和風細雨小橋流水;要有的放矢、綜合治理,切忌簡單粗暴、武斷魯莽。針對學生發(fā)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發(fā)展中的優(yōu)勢傾向,發(fā)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綜上所說,學困生是相對的,只要我們在思想上不棄“阿留”,在方法上因人因事相機引導,以真摯的愛解讀其靈魂,用藝術的教育手段重塑其生命,就會獲得轉化的最佳效果。 精品源自政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