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學師生沖突(7)
精品源自歷史科 三是統(tǒng)合取向。即堅持原則,克制情緒,力求尋找?guī)熒p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法,使沖突朝積極的方向轉(zhuǎn)化。 應該看到,學生的社會化是一個全面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和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社會化的一種資源。在學生參與的互動過程中,有競爭、有合作,有和諧、有沖突。學會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會化意義,但沖突對社會化同樣重要。如果沒有對沖突的正確認識,回避沖突,那么合作也難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著講中庸、講恕道、講和氣而避沖突避矛盾,以犧牲個人不同聲音為代價,將沖突掩蓋起來,作為人際關(guān)系準則。這種心理定式反映到師生關(guān)系中來,表現(xiàn)為要么表面風平浪靜而實際上暗流湍急,要么師生緊張關(guān)系總爆發(fā),走道難以調(diào)和的地步。 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需要一種良好的外部交流機制和溝通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鼓勵個人情感和意見的表達,鼓勵個人聲音的傳播。反對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來約束和壓制學生。總之,學生的情感、思想、尊嚴得到應有的尊重,學生的心聲有正常發(fā)表的渠道,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正確地認識沖突、對待沖突,一方面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沖突成為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這對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無疑是有益的。 (二)師生沖突對教師成長的意義 大量的實踐證明,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終身學習對教師而言尤具意義。但學習的涵義是廣泛的,而不只是學歷的提高或?qū)W科進修。交往、溝通和沖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不過這方面的學習長期被忽視了。事實上,沖突對教師的成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對待沖突的態(tài)度不僅反映了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也反映了教師對待自我的態(tài)度,是教師的人性觀的體現(xiàn)。教師在對待師生沖突問題上的不成熟從根本上說是自我發(fā)展上的不成熟。在沖突中學會管理沖突,在沖突中學會與人合作,在沖突中成長,這對教師同樣是適用的。 附:師生沖突的幾個案例 [案例一] 一位從郊區(qū)調(diào)入城里學校的中年語文教師走上新的講臺。他剛邁進教室,全班同學便哄堂大笑起來,笑聲中夾雜著“真像”、“多像啊”的議論聲。這位教師走進講臺,發(fā)現(xiàn)黑板上畫著一個很大的頭像。他一眼便看出,畫的正是自己的頭像。此時此景,這位教師十分平靜,他微笑著對同學們說:“畫得多好啊,確實像,希望這位同學把畫畫這個特長發(fā)揮下去!苯又_始上起始課。從自己為什么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談到農(nóng)村孩子上學的艱難;從語文的重要性談到21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從本學期語文教材改革談到對學生們學好語文的要求。45分鐘不知不覺過去了,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這位教師惋惜地說:“本來還想幫同學們預習一下新課的內(nèi)容,但時間不夠用了。”學生們會意了,不少同學把責備的目光投向了畫像的同學,這位同學也愧疚地低下了頭。 簡評:在課堂上意想不到的事件發(fā)生以后,這位教師倘若不是采取上述的方法處理,而是板著臉,橫眉豎目,怒喝一聲:“誰在黑板上亂畫,給我站出來!”其結(jié)果又會是怎樣呢?一種情況是畫畫的同學乖乖地站起來,挨老師一頓訓斥,全班同學也因哄笑受到訓斥,教師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但卻埋下了今后新的師生沖突的隱患;另一種情況是每人站起來承認,教師處于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教師也因而怒火中燒,語言失當,引發(fā)了師生之間更大的矛盾和沖突。 [案例二] 某中學一位班主任在校門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位未請假準備回家的學生: 班主任:(吆喝)嗨,你過來! 學生: (不快地)干嗎? 班主任:(責問)你上哪兒去? 學生: (不耐煩地)回家,家里有事。 班主任:(生氣地)你請假了嗎? 學生: (抵觸、不滿地)沒見到您。 班主任:(惱怒地)你瞧你這態(tài)度,還倒有理了。 學生: (委屈地)我怎么了? 簡評:顯然,這位班主任生硬地批評引起了學生的抵觸和不滿。在師生你來我往的問答中,沖突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倘若這位班主任不采用居高臨下、咄咄逼人的責問方式,而是從關(guān)心的角度,以委婉的語氣了解學生此時回家的原因,然后教育學生應當履行請假手續(xù),師生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沖突也許就不會發(fā)生。 [案例三] 一位在農(nóng)村學校任教的數(shù)學老師在強調(diào)不同名數(shù)不同相加這一概念時,用反問的形式向全班同學說:“一頭牛和一匹馬能相加嗎?”一名學生脫口而出:“等于兩頭牲畜。”教師勃然大怒,他喝令這名學生站起來,厲聲訓斥道:“你媽和你爸相加能等于兩頭動物嗎?”學生憤然坐下,全班同學一片嘩然。 簡評:“不同名數(shù)不可相加”是個定律,通常學生會說“不可相加”,但這個學生別出心裁,另用一個類名,把兩個不同的名稱,統(tǒng)合起來,應該說,也有他獨立思考的表現(xiàn),教師應就這一點予以鼓勵。人具有自覺能動性、自尊心和榮譽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賴,他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青少年學生尤其這樣。他們單純、熱情、積極向上,如果得到師長的尊重、信賴與鼓勵,他們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如果對他們不尊重、信賴,而是歧視、侮辱、壓制,那么,其后果不堪設想。 精品源自歷史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