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淺談
精品源自政治科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樣才能在生物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生物 教學 德育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自然科學的生物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么怎樣才能在生物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比如,為了上好一堂生物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講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科學家在這方面的成績以及我國科研水平與世界的差異,這樣一發(fā)面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fā)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還需要我們幾輩子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高中生物緒論的教學時也可滲透德育教學.在講生物學的發(fā)展史時,可以介紹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發(fā)展史上作出的貢獻.例如:李時珍,童第周等科學家的實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yǎng)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生物教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生物中,有很多規(guī)律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試驗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課外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生物活動課和生物主題活動.例如,高二學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洗衣粉和清潔劑的數量,然后結合生活污水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生物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研究性活動,自己制作一下生態(tài)瓶,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精品源自政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