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套裝置同時做兩個實驗
用一套裝置同時做兩個實驗用一套裝置同時做兩個實驗 魏學元 1 實驗目的 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兩個實驗用一套裝置同時進行,以改上?平贪娉踔猩锏谝粌裕27和P30中各用一套裝置分別做兩個實驗的做法。 2 材料、試劑和用具 2.1 材料:盆栽天竺葵。 2.2 試劑:碘液。 2.3 用具:三腳架、250mL錐形瓶、軟木塞、打孔器、小標簽、葉夾、藥棉、500mL燒杯、三角玻璃瓶、酒精燈、石棉網(wǎng)、培養(yǎng)皿、刀片、鑷子、70%~75%酒精、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3 實驗設計 3.1 取生長旺盛的天竺葵一盆,放置在三腳架的鐵臺上。在鐵柱桿的上、下用鐵夾固定A、B三角瓶于鐵桿上,瓶口朝向天竺葵植株的一邊(右圖)。 3.2 選取與三角瓶口徑大小相同的軟木塞,用打孔器打孔,孔徑比天竺葵葉柄稍大,然后用刀將軟木塞對切成兩半。 3.3 在A三角瓶內(nèi)裝入6粒~7粒氫氧化鈉片劑(注意:不要粘在瓶口和瓶壁上);B三角瓶內(nèi)不放氫氧化鈉,用作實驗對照。 3.4 選取正對A、B三角瓶口、高低適合、生長旺盛的葉兩片,在葉柄基部分別系上編號的標簽,并將它們分別裝入A、B三角瓶內(nèi),注意不要損傷葉片。 3.5 用少許藥棉裹住葉柄鑲嵌在軟木塞孔道的縫隙,塞住三角瓶口。 3.6 另選一生長旺盛的葉片,用葉夾上、下兩面對夾遮蓋,并用回形針固定。 4 實驗步驟 與教材相同。但應注意的是:在摘下瓶內(nèi)的葉片和脫去葉綠素的過程中,不要弄掉標簽,以免混淆而影響實驗結果。 5 實驗結果 5.1 用葉夾遮蓋葉的不見光的部分,遇碘液不變藍色,證明沒有淀粉生成;而在同一片葉的沒有遮蓋的見光部分,在葉片上加碘液變成藍色,證明有淀粉生成。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 5.2 在裝有氫氧化鈉的A瓶內(nèi)的葉片,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進行了化學反應,因而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葉片內(nèi)沒有淀粉,在葉片上加碘液不變藍色;而用作對照實驗的B三角瓶內(nèi)的葉片,加碘液變成藍色,說明葉片內(nèi)有淀粉生成。從而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 優(yōu)點 用一套裝置同時做光合作用的兩個實驗其優(yōu)點較突出: 6.1 簡便易行:若兩個實驗各用一套實驗裝置,儀器用具多,過程繁瑣,特別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更繁瑣,如需配制BTB試劑、采集水生植物等。實驗過程中還需照光、加熱等,浪費時間,同時水生的綠色植物在城市內(nèi)還不易采集到。 6.2 節(jié)省實驗材料:用同一株植物同時做兩個實驗,節(jié)省了實驗材料。 6.3 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在不增加實驗次數(shù)的情況下,改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為學生的分組實驗,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 6.4 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一株植物,同時做光合作用的兩個實驗,有利于學生對光合作用定義和實質(zhì)的聯(lián)系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