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guān)鍵字:
|
中年級自然概念教學的邏輯方法
中年級自然概念教學的邏輯方法 (文/周振鐸) 小學生進入中年級,第二信號系統(tǒng)活動逐漸占主要地位。他們的學習不再像初入學時那樣依賴直接的刺激 物,他們的抽象思維已有所發(fā)展,具備了從簡單的比較、分類向簡單的推理、概括等邏輯方法發(fā)展的基礎(chǔ)。因 此,中年級概念教學具有以下兩個明顯的特點: 其一,開始要求用較嚴謹?shù)恼Z言表述概念的內(nèi)涵。相對于低年級,在表述概念的內(nèi)涵時,教材逐漸加強了 語言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的要求。教材中,日常性的語言大大減少,如“東西”之類的詞語越來越少,取而代之 的是科學上常用的“物體”等詞語。 其二,教材所揭示的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仍然是較低層次的。教材所揭示的概念的內(nèi)涵或外延都是比較簡單 的、基本的。例如:“在水中浮著的物體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边@里只揭示了“浮力” 的方向,并沒有涉及浮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浮力的本質(zhì)(水的壓力差)等。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概念,教材并 沒有要求揭示其內(nèi)涵和外延。這類概念,或者是直接引用兒童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的概念,如“螺絲釘”、“噴 壺”等;或者在引入日常概念的基礎(chǔ)上,尋找共同特征,如“果實”、“鳥”等;或者是直接引入科學概念, 讓兒童通過多次接觸、使用這些概念,去體驗這些概念的大致含義,如“脊柱”、“關(guān)節(jié)”等;還有些概念是 在讓兒童觀察自然事物范例的基礎(chǔ)上,運用歸納、概括的方法抽象出來的,如“哺乳動物”、“溶解”等。 根據(jù)以上兩點特征以及概念本身的基本邏輯特征,教師在揭示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時,應注意只使用簡單的 和基礎(chǔ)的邏輯方法,并且只要求學生用這些邏輯方法去獲得概念,不要求他們知道這些方法本身的內(nèi)涵。在中 年級,這些簡單的和基礎(chǔ)的邏輯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概念的限制法和概括法 概念的限制法是由外延寬的概念過渡到外延窄的概念的邏輯方法。應用這種方法時,要增加原概念的內(nèi)涵 ,使它的外延相應地減少而過渡到新的外延較窄的概念。例如“砂質(zhì)土”的概念可由“土壤”的概念通過限制 而來: 土壤——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土。 砂質(zhì)土——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含砂多的土。 原概念的內(nèi)涵增加了“含砂多”,就可使其外延縮小,變?yōu)橥庋诱摹吧百|(zhì)土”這個新概念。 概念的限制法只在具有屬種關(guān)系的概念中進行,而且有一定的限度。例如, 限制 限制 限制 果實─→肉果─→蘋果─→紅玉蘋果。限制到具體的種“紅玉蘋果”,就不能繼續(xù)限制下去了。 概念的概括法是由外延窄的概念過渡到外延寬的概念的邏輯方法。應用這種方法時,就要通過減少原概念 的內(nèi)涵,使它的外延相應地擴大,轉(zhuǎn)化為外延寬的新概念。例如,“土壤”的概念可以由“砂質(zhì)土”的概念通 過概括而來:在“砂質(zhì)土”的內(nèi)涵中減去“含砂多的”幾個字,便可得到“土壤”的概念。 由于中年級兒童的認知水平有限,自然教材并沒有嚴格按這種邏輯方法獲得概念,往往通過觀察直觀形象 的自然事物或現(xiàn)象,然后運用語言歸納(概括)來得出概念。例如,“哺乳動物”,是在讓學生觀察貓、牛、 猴、獅子的外形、繁殖、喂養(yǎng)后代的情況,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之后,再進行歸納:“貓、牛、猴、獅子在外 形和繁殖、喂養(yǎng)后代方面有很多共同特征,它們是同一類動物,叫做哺乳動物!苯滩闹羞有“金屬”、“水 的凈化”等概念,也是采用類似方法獲得的。誠然,這還是屬于由外延窄的概念過渡到外延寬的概念,也是概 括的一種形式。 二、概念的定義法。 它是通過揭示鄰近屬概念和種差來說明概念內(nèi)涵的邏輯方法。用公式表示是: 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 定義法在中年級自然教材中有三種形式: 1.性質(zhì)定義 指用被定義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性質(zhì)作為種差下定義的方法。例如: (附圖 {圖}) ~~表示種差;==表示鄰近屬概念; ——表示被定義概念。(下同) 教材中還有“螺絲釘?shù)墓餐卣鳌、“水的浮力”、“骨胳”、“污染物”、“溫度”、“導體”、“絕 緣體”、“熱脹冷縮”等概念,是運用性質(zhì)定義來揭示概念內(nèi)涵的。 2.發(fā)生定義 指用被定義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產(chǎn)生或形成過程中的特征、來源作為種差下定義的方法。例 如: (附圖 {圖}) 教材中還有“大氣”、“脫臼”、“污染源”、“擺”、“攝氏溫度”等概念是運用發(fā)生定義來揭示概念 內(nèi)涵的。 3.功用定義 用被定義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功用作為種差下定義的方法。例如: (附圖 {圖}) “土壤”的概念也屬功用定義。 三、概念的劃分法。 劃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物質(zhì)、生物的分類,一般都屬于劃分法。 劃分由劃分的母項、子項和劃分的依據(jù)三個部分組成。例如,對“土壤”概念可作如下劃分: 根據(jù)含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類:含砂多的叫砂質(zhì)土;含粘土多的叫粘質(zhì)土;砂和粘土含量 差不多的叫壤土。 在這里,含砂和粘土的多少是劃分依據(jù),土壤是母項,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壤土是子項。 教材中還有“肉果”和“干果”的概念是通過劃分得出來的。 四、語詞解釋法。 是對語詞的意義進行規(guī)定或說明的方法。它告訴我們一個語詞表達什么概念,并不揭示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 不是概念的定義,只是明確概念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方法。例如: 磁鐵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極。 其他還有“北極”、“上”、“下”等概念,都屬于用語詞解釋法說明其含義的。 概念教學的邏輯方法,對于大多數(shù)自然教師來說是比較陌生的。要在不要求學生知道這些方法的名稱的情 況下,使學生能運用這些邏輯方法進行思維和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不但要深刻理解概念教學的邏輯 方法,還要進一步研究概念教學的方法。 (作者單位:湖南省教科所)
|
 |
文章標題 |
相關(guān)內(nèi)容 |
|
|
1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把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是我國教育思想觀念的一次重大轉(zhuǎn)變,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更是我國教育適應未來世界發(fā)展的一種必然選擇。但是學校....
|
詳細
|
|
2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浙江省已經(jīng)參加了兩年“3+理科綜合”類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在高三生物學總復習過程中,本人依據(jù)“3+理科綜合”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學教學及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采取行之有效的復習....
|
詳細
|
|
3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伴隨著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眾多生物學技術(shù)的進展,生物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巨大的沖擊力影響著人類社會。將成為21世紀帶頭學科的生物學,也必將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學的探索創(chuàng)造型人才。 1....
|
詳細
|
|
4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摘要:計算機技術(shù)應用到生物學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用于課堂教 學的CAI課件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從技術(shù)支持方面入手,講述了中學生物CAI課件制作所需的條件,也提出....
|
詳細
|
|
5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 林榮坤) 1994年生物高考第23題如下: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環(huán) 境的影響下,變成了一只能生....
|
詳細
|
|
6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演示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具或教學儀器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樣品、標本、模型等實物和各種掛圖、音像資料向?qū)W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以獲得知識的行為方式。本文介紹幾種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方法。 1演....
|
詳細
|
|
7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人的身體》一章(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冊)有兩個教學難點:一是組織的結(jié)構(gòu)特點、分布和功能,二是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組織的結(jié)構(gòu)特點、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節(jié)里,理論性的知識比較集中,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
詳細
|
|
8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1992年六月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小學校園環(huán)境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中指出:“學校是教職工和學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做到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風氣積極向上,設施完好,秩序正常,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毙@....
|
詳細
|
|
9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只要我們平時善于積累一些與教學有關(guān)的、有趣的、新穎的小資料,教學時使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并能 達到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新課導入 &nbs....
|
詳細
|
|
10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在《新教學論》中教育家贊可夫提出,要把教師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而轉(zhuǎn)向研究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學。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中外教育名家的論述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學生如何學....
|
詳細
|
| 686條記錄 1/6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