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新編高中生物教材應體現能力培養(yǎng)結構
新編高中生物教材應體現能力培養(yǎng)結構 (遼寧師范大學生物系 吳志華) 生物教材結構分為知識結構,能力培養(yǎng)結構,思想品德結構。對前者,研究的較多,較深,而對后兩者的 研究卻不多見。對生物教材中如何體現能力的培養(yǎng)多見于從教材表述角度來探討。而在生物教材中如何把能力 培養(yǎng)以結構形式反映出來卻少研究。本文試對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構建以及新編高中生物教材(以下簡稱新教 材)應如何反映這種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問題做一些初步探討。 一、生物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構成 教材的能力培養(yǎng)結構反映的是教材知識內容的有機組合與排列,它包含了對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 、評價生物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教材中,知識結構是外顯的,而能力培養(yǎng)結構是內隱的,那么這種內隱 的能力培養(yǎng)結構是怎樣構成的呢? 新的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規(guī)定生物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與初步的 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個規(guī)定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也符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六種能力 反映在教材中并不是同一層次。有的是基本能力,有的是具體能力,有的是綜合能力。我們根據高中學生的心 理發(fā)展特點,運用層次結構論與認知結構論對這六種能力進行分析,把教材的能力培養(yǎng)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 學生的學習首先是對教材中科學概念的認識、理解、運用和評價,所以認識、理解、運用和評 價概念的能力就是教材中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基本要素。具體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四種能力構成。 其中思維力的培養(yǎng)是核心。 第二層次 由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基本要素組合形成第二層次的具體能力。也就是對由一個基本概念為中心 的部分概念組合的生物知識子系統(tǒng)的認識、理解、運用與評價的能力。具體包括:1.觀察、分析生物現象與 生物結構特征的能力;2.閱讀、理解生物課課文與資料的能力;3.應用生物理論于實踐的能力;4.進行 實驗設計與操作的能力(包括實驗與實習);5.獲得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 這一層次能力結構越齊全,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素質。 第三層次 在第二層次基礎上,形成了對生物知識整體的分析、概括、評價與研究的能力。包括:1.建 立生物知識體系的能力;2.總結和運用生物科學規(guī)律的能力;3.評價人與生物科學關系的能力;4.參加 生物科學研究的能力;5.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能力。 這一層次是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最高層次,也是多種具體能力的綜合體現。 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模式如17頁圖,從圖中看出上述三個層次結構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連續(xù)過程,不可截 然分開。沒有第一層結構就不可能有第二層,第三層;而第二、第三層結構的發(fā)展也促進第一層基本能力的提 高。從圖中還可看出思維能力是構建各層能力的核心。所以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對生物概念的表述,還是對生物 知識體系的組合,都要反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新教材的編寫應以能力培養(yǎng)結構為依據 生物教材是課文、作業(yè)、圖象三大系統(tǒng)的有機結合,三大系統(tǒng)的組成及相互之間關系應反映出能力培養(yǎng)的 結構。 (附圖 {圖}) (一)課文系統(tǒng) 根據前面敘述的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三個層次,課文系統(tǒng)也應從三個層次來反映這種結構。 1.概念的表述 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①]教材中體現的能力培養(yǎng)仍然應以基本能力培養(yǎng)為基礎 。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反映在課文的概念表述上。根據高中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特點,新教材的概念表述應做到 : (1)文字應生動、形象,應改變現行教材說明式文字過多,而缺乏生動的描述性文字的現象。 (2)記憶性東西要減少,避免概念與定義的大量堆積。如《新陳代謝概述》一節(jié)內容,需記憶的概念和 定義近20個。 (3)表述過程應符合學習心理規(guī)律,從現象到本質。如《昆蟲的激素調節(jié)》內容,內、外激素概念的描 述應先從內、外激素在昆蟲身上引起的現象入手。 (4)對知識的成因、規(guī)律進行表述時,少用直敘式,而多采用啟發(fā)式。如疑問、設問、反問等形式,讓 學生自己“發(fā)現”。 2.課文的子系統(tǒng) 部分概念的系統(tǒng)組合,在課文中的表現形式是一章或一節(jié)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組織 、排列應依據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第二層次來編寫。新教材課文子系統(tǒng)編排應體現“手腦結合”,“手眼結合 ”,“實驗與理論結合”,“傳授知識與指導學生自學結合”的原則。要做到這些,筆者認為教材編寫應從兩 方面進行: (1)采用多種編寫模式。改變現教材的概念——說明;或事實——概念——說明的單一編寫模式。如《 生態(tài)平衡》內容可采用現象——問題——說明——概念的編寫模式;《生態(tài)系統(tǒng)》內容可采用觀察——問題— —分析——結論的編寫模式;《緒論》內容可采用事實或問題——自學——概念;或現象——問題——討論— —結論等編寫模式。 (2)增設教材輔助材料,課文章、節(jié)中可插入“小常識”,“課外讀物”,“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發(fā)現史”等小欄目。增設這些教材輔助材料,可使課文變得生動活潑,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3.課文系統(tǒng) 由課文子系統(tǒng)構成。課文系統(tǒng)要反映教材的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最高層次,應從兩方面來體現 。 (1)系統(tǒng)的組成要具有整體性與連續(xù)性。 教材能力結構的最高層次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是貫穿在整個教材中的。所以課文各章、節(jié)的銜接應考 慮能力培養(yǎng)的整體性與連續(xù)性。如培養(yǎng)評價人與生物科學關系的能力,教材應在各章、節(jié)里對人與植物、動物 、環(huán)境、遺傳等科學關系有所反映。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形成對人與生物科學關系的總體評價。 (2)課文內容應體現STS教育思想 按照小平同志對教育提出的“三個面向”要求,教材的編寫應充分體現科學、技術、社會三結合原則。具 體應體現以下三個特性: ①實驗性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這一點在整個課文中應有體現。每一個概念或定義的出現 ,都應盡可能在課文中包含著它的實驗或現象發(fā)生過程的簡單介紹。如《礦質代謝》中“植物需要的元素”內 容,可對驗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實驗做簡單介紹。這樣編排可使學生懂得“重視觀察與實驗是現代生物學的重 要特征”。[②]同時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與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 ②方法性 新教材的編寫應當重視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介紹,應體現“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結合”的原則 ,反映出生物科學研究的規(guī)律與層次。如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產生過程介紹,對“DNA是遺傳物質”證明 實驗介紹。學生通過多個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可自己總結出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規(guī)律是問題——假說— —實驗——分析——結論。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③開放性 系統(tǒng)論認為任何系統(tǒng)都是開放的。課文系統(tǒng)也不例外。生物教材的課文系統(tǒng)與外界交流主要有 兩方面:一是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例如,在新陳代謝的內容中可滲透物理學中“物質不滅定律”的內 容。二是與活動課程的聯系,包括社會、生活、電視、雜志等。教材應充分反映與生物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如在“能量代謝”中可插入利用動物能源解決能源危機問題的內容;在“礦質代謝”與“光合作用”中可反映 無土栽培解決糧食危機問題;在《環(huán)境保護》中可介紹環(huán)境污染的現狀與解決辦法等。這種開放性在課文中表 現的越豐富,越有利于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構成。 (二)圖象系統(tǒng) 圖象系統(tǒng)也從三方面來體現能力培養(yǎng)結構。 1.圖象的數量與類型 參照國外高中生物教材的圖象系統(tǒng),建議我國新教材應增加圖象量。圖象與課文 之比應是1∶1.5,形式應多種多樣:彩圖、黑白圖、簡圖、照片等。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 2.圖象的內容 高中生物教材圖象的作用不僅僅是印證課文中的說明,或僅限于使學生識別圖的各部分 名稱和理解某些生物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而應是把識圖與培養(yǎng)比較和分析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與實驗等動手能力 結合起來,如在《新陳代謝概述》中,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概念可用模式圖來表示,讓學生根據圖解來歸納出 兩者的特點與區(qū)別。再如新教材應有介紹科學研究過程與方法或研究裝置的圖象內容。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自學 能力、實驗能力、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3.圖象系統(tǒng)的組合 橫向表現在與課文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的有機結合。圖象與課文結合模式有多種,如文 字說明——圖象驗證;圖象展示問題——文字指導學生回答;還有圖——文字——圖——文字的邊觀察、邊提 示的連續(xù)結合模式。圖象應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如現行教材彩圖十四、十五因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使該圖 的使用價值不大。圖象系統(tǒng)應滲透到作業(yè)系統(tǒng)中,可根據圖來提問題。這些都促使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形成。 豎向表現在教材中的圖象配合與配套上。如“細胞結構”應有模式圖,也應有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胞放大照片圖 。還有彩圖與黑白圖的配套,單個圖與連續(xù)圖的配套,局部圖與整體圖的配合等。圖的合理配合與配套利于培 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等基本能力。 (三)作業(yè)系統(tǒng) 高中生物教材的作業(yè)系統(tǒng)應由實驗、演示實驗、課內思考、課后練習、課外活動幾部分構成。它是能力培 養(yǎng)結構的直接反映。對于實驗與演示實驗的編排,其它文章已多有研究,這里不再論述。本文僅就課內、課后 練習的作業(yè)如何反映教材能力培養(yǎng)結構談點個人看法: 1.作業(yè)的形式應多種多樣 現行教材的課后練習僅有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問答題。這些形式僅能 反映出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第一層次。而第二、第三層次的能力培養(yǎng)則需要敘述型的練習,包括論述題、分析題、 討論題。如在《生態(tài)平衡》內容中可提問:“人口過多會造成什么后果?”在“生物的變異”內容中提出“你 對生物科學發(fā)展前景有何預測?”這些問題可以鍛煉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 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2.作業(yè)的內容要具有思維性與層次性 作業(yè)內容應有概念問答題,設計實驗過程或方法,解釋生物現象 與機理,運用理論于實驗的問題,歸納知識體系與總結知識特征,闡述個人對有關生物問題的看法與態(tài)度。這 些內容是從單一概念掌握到某一類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再到對整個知識的總結與評價,即從微觀到宏觀。 相對于教材中的能力培養(yǎng)結構,作業(yè)系統(tǒng)也應反映出三個層次來。 ① 呂達:《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編訂原則初探》,《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5期。 ② 趙錫鑫:《生物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把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我國教育思想觀念的一次重大轉變,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一次質的飛躍,更是我國教育適應未來世界發(fā)展的一種必然選擇。但是學校....
|
詳細
|
2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浙江省已經參加了兩年“3+理科綜合”類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在高三生物學總復習過程中,本人依據“3+理科綜合”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學教學及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采取行之有效的復習....
|
詳細
|
3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伴隨著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眾多生物學技術的進展,生物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巨大的沖擊力影響著人類社會。將成為21世紀帶頭學科的生物學,也必將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學的探索創(chuàng)造型人才。 1....
|
詳細
|
4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摘要: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生物學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用于課堂教 學的CAI課件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從技術支持方面入手,講述了中學生物CAI課件制作所需的條件,也提出....
|
詳細
|
5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 林榮坤) 1994年生物高考第23題如下: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環(huán) 境的影響下,變成了一只能生....
|
詳細
|
6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演示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具或教學儀器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樣品、標本、模型等實物和各種掛圖、音像資料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以獲得知識的行為方式。本文介紹幾種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方法。 1演....
|
詳細
|
7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人的身體》一章(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冊)有兩個教學難點:一是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二是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節(jié)里,理論性的知識比較集中,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
詳細
|
8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1992年六月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小學校園環(huán)境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中指出:“學校是教職工和學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做到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風氣積極向上,設施完好,秩序正常,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毙@....
|
詳細
|
9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只要我們平時善于積累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有趣的、新穎的小資料,教學時使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并能 達到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新課導入 &nbs....
|
詳細
|
10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在《新教學論》中教育家贊可夫提出,要把教師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而轉向研究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學。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敝型饨逃业恼撌龆季哂泄餐奶攸c,就是十分重視學生如何學....
|
詳細
|
686條記錄 1/6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