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坦尼克”號在靠近紐芬蘭的海域沉沒 1912年4月15日,英國白星航運(yùn)公司的驕傲泰坦尼克號在其處女航中在距離紐芬蘭150公里處誤冰撞山而導(dǎo)致沉沒。 泰坦尼克號長約269公尺,排水量為46000多噸,頭等艙的票價相當(dāng)于如今的50000美元。這艘巨輪有16個排水艙,號稱永不沉沒。有史以來最大、最豪華的巨輪,原訂于16日抵達(dá)紐約港。 4月10日,泰坦尼克號由英國南安普頓開始其處女航,為贏得北大西洋遠(yuǎn)洋輪的最高榮譽(yù)--藍(lán)飄帶獎,船長愛德華-史密斯選擇了一條較短的夏日航線橫越大西洋,冬季的航向通常不走這條航線以避免與冰山相撞。但船長史密斯仍以22節(jié)(等于時速41公里)全速穿越北大西洋的冰川地帶向前航行。14日23時45分這條全長269公尺的巨輪與冰山相撞,右舷至船身中央被撕開一道90公尺的裂縫,海水大量涌入船身。船長史密斯立即發(fā)出cqd(速來,危險)及sos求救信號,并下令放救生艇。由于救生艇數(shù)量太少,無法容納全部的2224名乘客,因而船上秩序大亂。裝載著許多富人和名人的泰坦尼克號終于在4月15日凌晨2時20分沉沒,有1513名乘客喪生,僅有711人生還。死者中包括一些工業(yè)界的精英人物,如創(chuàng)建著名的美國麥西百貨公司的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和伊希多-施特勞斯,以及泰坦民克號的設(shè)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 顯然,大多數(shù)乘客沒有意識到出事。船與冰山相撞時,輪船只是稍稍顫動一下,沒有激烈地顛簸。一開始,乘客們對此并沒在意,他們?nèi)栽谂搩?nèi)穿衣服,準(zhǔn)備去吃飯。 
多種因素增加了這次海難的受害人數(shù):救生艇數(shù)量不夠,許多沒裝滿人就放下了水,一些人愚蠢到寧愿呆在大船上也不愿把性命交給這些小艇;一些過路船只不相信它們收到的求救信號而沒迅速趕到。此外,由于氣候很冷,船沉后雖有不少人浮出水面,冰冷的海水卻意味著浸在其中的人仍將很快死亡,救生背心幾乎沒有什么用處。有兩只載滿從泰坦號上逃下來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號下沉?xí)r形成的旋渦卷進(jìn)海底。 在逃難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感人事跡:船上的管弦樂隊直到船沉的最后一刻還在演奏;船上大多數(shù)的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妻子拒絕搶救,她們在船上與丈夫手拉著手,隨著泰坦號沉入大海;百萬富翁約翰-雅可布-阿斯特把他的新娘放進(jìn)了救生艇自己留在船上,人們從此后就再也沒見到過他...... 由于這次海難,1913年在倫敦舉行了第一屆國際海上生命安全會議,要求加強(qiáng)安全及救護(hù)措施。 
1985年9月1日“泰坦尼克”號殘骸在紐芬蘭附近被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