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月之久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癡呆日,該病在1910年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癥;在我國,央視曾經發(fā)布了一則名為《為愛正名》的公益廣告,旨在讓全社會理解關注老年癡呆癥,并為阿爾茨海默癥正名。
大多數人可能覺得阿爾茨海默癥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它離我們的父母卻是如此的近,隨著父母們逐漸進入老年,你可能會發(fā)現,老人開始不記事了,時常將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做得離譜,而且情況還越來越嚴重,這樣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充分了解這種病癥,留足耐心給他們,讓他們像小朋友一樣感受到安全感。
今年的9月21日,國內長期照護養(yǎng)老品牌普親養(yǎng)老組織開展了記憶與愛同行的主題活動,旨在通過音樂療法來幫助各大機構內部的老年人以及參加活動的家屬們普親有關阿爾茨海默癥的相關癥狀及照護方法。
如果您是選擇在家照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長輩,那么在照護的過程中肯定也會有很多問題困擾你,例如老人突然情緒失控,不按時按照標準吃藥,陷在自己的情緒里,抑郁癥狀明顯等這一類的情況,我們都知道阿爾茨海默癥雖沒有直接的醫(yī)療方法可以讓其痊愈,但是有藥物可以來延緩老人的疾病惡化進程的,所以,在正確用藥的基礎上,防止老人出現以上問題,就與照護者的照護方法有很大關系了。無論是家庭照護者還是普親養(yǎng)老機構的照護者,最應該具備的都是專業(yè)的技能和信心以及耐心,因為護理的不到位很容易適得其反,不僅沒有減輕老人的病癥,還致使老人的病癥加重,這樣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
據了解,每年因為護理不當而走失或死亡的老年人有近五十萬人,這樣的數據也在提醒我們對于阿爾茨海默癥老人,正確護理的重要性,正確科學適當的護理,能夠極大緩解老人生活的不適,提升他們的晚年生活質量。
縱觀多組數據,其實在我國,絕大多數的家庭即使有老人換了阿爾茨海默癥,也還是會選擇讓老人在家中養(yǎng)老,即使家屬們大多缺乏專業(yè)的有關阿爾茨海默癥的照護知識,也還是會堅持將老人放在家中照顧,通常我們能夠理解是因為大眾覺得養(yǎng)老機構需要收費,而在家養(yǎng)老無需很多金錢上的付出,其實,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想法,當不專業(yè)的照護導致了老人病情的惡化,不僅老人身體遭受折磨,所花費的錢更是機構養(yǎng)老的更多倍;因為專業(yè)的照護(包括老人的用藥指導、情緒護理、安全健康等)帶給老人的絕非生理上的舒適而已,更多的是生理與心理的共同提升。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