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速度,比的看似是人氣,其實是發(fā)展的崛起,更是一種施政者的覺醒。
6月21日,長沙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發(fā)布公報數據:常住人口10047914人!
這是長沙最新晉級新一線城市、成為網紅當紅城市的人口大關:10000000,成為中部地區(qū)繼武漢、鄭州后第3個人口超千萬的省會城市。
人在哪兒,特別是年輕人涌向哪兒,這是一個事關發(fā)展的風向標。長沙,用她的煙火氣、低房價、大兼容,釋放著幸福的引力、城市的魅力、創(chuàng)業(yè)的活力。
2010年,長沙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為常住人口7040952人,到2021年常住人口過千萬,增加3006962人,增長42.71%,年平均增長率為3.62%。這意味著,過去十年,“兩支入干”成效明顯:一是省內市州的人口向省會長沙流入,二是外地流入湖南的人口,也主要流入了長沙。
流動,是一種遷徙,加上頻繁流動的“候鳥人群”,長沙的流動人口+常住人口,已不單單是個破千萬。流動,是一種人氣,是文化的吸引力、發(fā)展的親和力,是“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想念力。
年輕,是生命力,更是生產力,長沙以“青春”之姿“點靚中國”
任何一座城市都不能忽視“漂族”的力量。北漂也好,滬漂也好,粵漂也好,能夠漂的不是勞力就是腦力。
伴隨我國老齡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得益于大量年輕人口的增加,長沙以“青春”之姿“點靚中國”,有效擺脫了老齡化的束縛。
按照國家劃分標準,65歲以上人口超14%,便是深度老齡化社會。據報道,目前,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qū)中,已經有12個省市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其中湖南位列第10。
長沙市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下人口占據優(yōu)勢比重,中青年勞動力數量充足。
按照深度老齡化社會劃分標準,長沙尚在“壯年”,其9個區(qū)縣(市)的常住人口年齡構成情況分別為:0-14歲人口為1672202人,占16.64%;15-59歲人口為6835863人,占68.03%;60歲及以上人口為1539849人,占15.33%。顯而易見,60歲以下人口占據優(yōu)勢比重,中青年勞動力數量充足。
同時,對比中部部分城市的數據,各有千秋。
5月28日,武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fā)布,其常住人口為12326518人,年平均增長率為2.34%;6月2日,南昌公布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市常住人口625.50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2.18%。
比較發(fā)現,兩座城市均低于長沙3.62%的年平均增長率。
在65歲及以上年齡段人口中,武漢為145.62萬人,占比11.81%,比2010年上升3.68個百分點;長沙為111.58萬人,占比11.11%。從數據上看,長沙與武漢旗鼓相當,略有優(yōu)勢。
其中,以廣大高校學子、大中專畢業(yè)生為主的年輕人口,為長沙保持青春出力不少。
這就不難理解,另一個數據,長沙為什么又是“一馬當先”:人口素質。據統(tǒng)計,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長沙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9138人上升為27453人,是省內唯一一個每10萬人中大學學歷人數在2萬以上的城市。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48年上升至11.52年。
武漢在此方面,得益于大力實施“大學生留漢”“招才引智”等政策,實現由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成效顯著: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338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11.12年上升至11.96年。
鄭州則有近3成常住人口具有大學(包括大專及以上)學歷……由此可見,長沙在此領域仍有進步空間。
跨過千萬級門檻,長沙矢志“做大做強”
長沙人口破千萬得益于快速發(fā)展!昂缥迸c“被虹吸”,折射著發(fā)展的AB面。過去,長沙受發(fā)達地區(qū)“虹吸”之苦,導致人口流失,現在得產業(yè)發(fā)展、房價低洼之利,人口回升。
十年間,300.70萬常住人口的增量,意味著長沙平均每年增長30萬人,在已經公布數據的國內城市中,成績非常亮眼。隨著長沙此次晉級,意味著全國千萬級人口城市將變成18座。
那么,長沙這些年滋生出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何在?雖然每個“新長沙人”來這里安居樂業(yè)的原因各異,但從大的層面來講,與長沙近年來裝備制造、文化娛樂等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有關,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大量就業(yè)機會,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加上低洼房價,讓流入實現了留住。
以裝備制造業(yè)為例,長沙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裝備制造企業(yè)海內外聞名。文化產業(yè)方面,出版湘軍、廣電湘軍聞名遐邇,還有文和友、茶顏悅色等網紅品牌為長沙的“注意力經濟”貢獻不小。休閑旅游方面也不遑多讓,根據第三方發(fā)布的2021五一旅行大數據報告,長沙入圍五一黃金周十大熱門旅游城市行列,一些平臺的數據表明,長沙是今年五一期間第一旅游目的地。
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帶來居民收入的水漲船高。數據顯示,2020年,長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77.60元,同比增長5.7%,領跑中西部各大重點城市。
另外,長沙本身擁有的教育、醫(yī)療、文化資源優(yōu)勢明顯,加上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強力調控,極大降低了生活成本,幸福感的溢出效應,帶來了人口增量的“虹吸”效應。
總之,湖南是人口大省,城鎮(zhèn)化還有較大空間,在城鎮(zhèn)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人口流動首選就是向產業(yè)發(fā)展好、公共服務好的省會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在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高鐵設施完善后,居住或流動,長沙都是一個好去處。
人口是城市發(fā)展的基石。按照做大做強的城市發(fā)展內生邏輯,已是千萬級城市的長沙,在奔跑的路上,包括產業(yè)建設、人口政策和戶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雖成效顯著,但仍大有可為。
在這條道路上,長沙需大膽向前走,堅持:大了,還要大!
來源:紅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