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 向山出發(fā) 莽山 請將手機旋轉90度 橫屏觀看 沒有南嶺,中國山河會失去多少色彩? 南粵雄關梅關,往南是廣東,往北是江西。 這里似乎一年四季都是雨季,春天的靜止鋒雨能持續(xù)兩個月,夏秋之交有臺風雨,冬季有鋒面雨。溫度和降雨,也讓南嶺成為我國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和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的分界線。 崀山丹霞一處叫“眼鏡蛇“的景觀。圖/何志鴻 花崗巖為主體的南嶺,經(jīng)過億萬年風雨滋養(yǎng)、侵襲、雕琢,成就了最絢爛的南國風光。 曾是士大夫心里難以翻越的“華夷之界”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發(fā)現(xiàn)南嶺的絢爛。 對心懷雄才大略,志在一統(tǒng)的始皇帝來說,南嶺,就是卡在他喉嚨里的一根魚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南嶺也是中原文人心里一道難以翻越的高墻。 南嶺的阻隔,不僅僅在地理上,還在人心。 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始皇決定拔除這根魚刺,派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征伐百越,這也成為南嶺被稱作五嶺的濫觴。 南嶺擋住了南下的冷空氣,卻擋不住來自北方的強大秦軍。 公元前214年,秦軍擊敗百越各部落,嶺南納入秦朝版圖,在嶺南地區(qū)設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三郡。 秦始皇長生不老的愿望終于落空,又攤上一個不爭氣兒子。在統(tǒng)一嶺南后七年,秦朝滅亡。秦危亡之際,南?の沮w佗,封關絕道,兼并嶺南的桂林郡、象郡,在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 面對呂后“天無二日”的指責,趙佗淡淡地說“竊據(jù)帝位,聊以自娛”;蛟S正是因為這種“自娛”精神,趙佗格外長壽,活了一百多歲。 從秦始皇時代活到了漢武帝時代,還跟漢武帝通過信,與秦皇漢武都有交集,也算得上是歷史第一人了。滅亡南越國的,正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朝軍隊穿越南嶺,掃平南越。南越國傳國五世,割據(jù)九十三年。 南嶺,成就了秦始皇,也成就了漢武帝。 回歸中原王朝的嶺南,依舊是一片天高皇帝遠的化外之境。在中原人的心里,南嶺是華夷之界,一堵高墻。唐代詩人唐說有詩句:“嶺路分中夏”。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被貶嶺南,寫下了“度嶺方辭國”的詩句。被貶嶺南的,在翻越大庾嶺時,都不免忐忑“曾見南遷幾個回?” 宋以前,南嶺不僅是一道界定嶺南嶺北的天然屏障,也不僅是扼守兩廣至江西、湖南的關隘孔道,而且是一個文化符號,是華夷分隔、“天地以隔內(nèi)外”的分界線。 翻過大庾嶺,就是廣東南雄 失意和偏見構筑的這道分界線,遠比作為自然阻隔的南嶺難以翻越。一直到明清時期,作為地理分界線的“楚粵分界線”才逐漸取代士大夫心里的“華夷分界線”。 遠離政治中心、天高皇帝遠的南嶺,帶給士大夫的是無限失意和凄楚。但是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這里意味著自由、包容和足夠的生存空間。在中國的歷次移民浪潮中,很多族群都選擇在南嶺停下腳步,繁衍生息,塑造了多元、豐富多彩的民族走廊——“南嶺走廊”。 張九齡故居祠堂 在六大民族走廊中,南嶺走廊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分布最廣、自然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的地區(qū)。這里既生活著壯侗語族的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著苗瑤語族的苗族、瑤族、畬族等。他們隨著南嶺孔道遷徙,與當?shù)赝林鴮、交融?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共同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嶺南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遷徙族群是客家人,南嶺收容了他們顛簸的腳步,也成為他們新漂泊的起點。 滿堂客家大圍全景 在南嶺贛閩粵邊區(qū),客家人在此繁衍并不容易?图覈萦卸嘈蹅怨,客家人的生活就有多艱難和危險。 韶關始興的滿堂客大圍,是嶺南最大的客家圍屋,像一座迷宮,14個天井,777間房,最17個炮孔,儼然一座嚴實的碉堡。 南嶺的那些客家“碉堡”里,有客家人多少擔驚受怕、夜不能寐的夜晚? 始興客家圍屋,有多雄偉,客家人在此的生活就有多艱難。 南嶺,如何改變湖南 南嶺對湖南最直觀的改變,是氣候。湖南冬天的濕冷,南嶺要負一定的責任。 南嶺阻滯了北來的冷空氣,武夷山南嶺構成的半圓弧形,讓冷空氣無處可逃,只能在嶺北堆積,處于嶺北的湘南地區(qū),遭遇寒潮的次數(shù),比湘北更多,長時間處于冷空氣籠罩之下,比湘北更加濕冷。 被貶湘南的柳宗元、秦觀感受過湘南濕冷入骨的寒冬,不約而同想念起北國酣暢的冬天。 南嶺間的谷地和孔道,不足以稀釋湖南的冷空氣,卻足以讓湖南走向嶺南、走向世界。 古道悠悠 五嶺,也是五條通往嶺南的通道。除了大庾嶺,其余四嶺皆在湖南。 戰(zhàn)亂結束之后,南征的孔道成了商道。定都長安的秦、漢、唐,經(jīng)略嶺南,廣東徐聞、廣西合浦是重要的對外交通和貿(mào)易口岸,通往南海諸國,取道湖南是最近的路線,湖南,成為國家的交通要道。 唐朝張九齡開鑿梅關古道,這里就成為最繁忙的商道,馬蹄在石頭上里留下印記,見證了古道曾經(jīng)的輝煌。 越城嶺有靈渠溝通湘江與漓水,中原南下舟船沿湘江上溯至廣西興安,經(jīng)靈渠,直接進入珠江水系,沿水路到達徐聞、合浦、番禺(今廣州),揚帆出海,越城嶺一度是溝通嶺南嶺北最重要的通道,長沙窯的瓷器,就是通過這條通道走向世界。 南下北上的商旅,都取道湖南。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古道曾經(jīng)的繁華,在遺存的古道依稀可見。 唐代之后,京杭大運河開通,經(jīng)濟、人才、政治中心東移,廣州成為最重要的口岸,加上張九齡主持開鑿大庾嶺,湖南交通要道的地位被江西取代。大庾嶺,也成為通往嶺南最重要的通道。 大余博物館 珠璣巷牌坊,珠璣巷是嶺南遷徙的中轉站。 南嶺,橫亙在湖南南部,阻斷了湖南人望向海洋、望向世界的目光。 慶幸的是,南嶺留下了孔道、谷地,讓湖南可以窺探、可以翻越、可以到達外面的廣闊世界。如果說沿著湘江北上是湖南進入政權、走上歷史舞臺的主流路徑,那么,南嶺為湖南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經(jīng)商。 翻過南嶺,便是天空海闊,便是廣闊世界。從翻越南嶺的那一刻起,湖南就不再閉塞,開放的種子就已經(jīng)發(fā)芽。 如果,要用一座山來形容湖南人,我想南嶺最為貼切——閉塞、開放、堅韌、包容、自由。 地理知乎 最南嶺 中國最大的鱷蜥野生動物種群棲息地 中國丹霞地貌最集中之地 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區(qū) 中國最大的客家聚居區(qū) 世界最早人工運河之一——靈渠 世界鎢、銻、離子型中重稀土分布最集中產(chǎn)地 “國寶”香花石 “蛇中熊貓”:莽山原矛頭蝮 華南第一峰——貓兒山 梅關古道——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道 中國三大尋根地之一——珠璣巷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