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市大興區(qū)中科電商谷附近的居民張女士已在此居住 6 年,近日,她向“問北京”反映,小區(qū)附近興 42 路公交車 “五福堂二號路站” 自設立以來,始終存在設計與管理缺陷。 張女士介紹,居民從小區(qū)前往該車站,必須橫穿一條馬路,存在交通安全隱患;更關鍵的是,該車站僅豎立一塊站牌,無正規(guī)候車站臺,乘客只能緊貼路邊站立,甚至需占用部分機動車道候車。 公交站設置在綠化帶中|記者 攝 “前些天連續(xù)下雨,我親眼看到有人在這等車時,被過往機動車濺了一身水,特別狼狽。” 張女士還補充說,當前車站周邊草叢蚊蟲滋生嚴重,本就狹窄的候車空間更讓居民無處躲避,“連個能安穩(wěn)站著等車的地方都沒有,太不方便了!” 實地探訪當天,由于天氣欠佳,記者并沒有在公交站遇到人群的等候高峰。但實際體驗下來,由于該線路車輛間隔時間較久,候車體驗確實不夠理想。 如遇雨水天氣,候車環(huán)境將更加惡劣|記者 攝 同線路兩站待遇懸殊,引發(fā)居民不滿

令五福堂二號路站附近居民更難以接受的是,與該站僅一站之隔、步行距離僅 100 多米的 “中科電商谷站”(同屬興 42 路線路),卻有明顯不同的待遇。

一站之隔的車站設施齊全|記者 攝
張女士介紹,2024 年,電商谷另一片區(qū)完成了集中入駐,相關方也為該區(qū)域新建了一座規(guī)整、正規(guī)的公交車站,配備完善的候車設施。而五福堂二號路站則仍維持 “僅立站牌、無站可候” 的現狀,這種 “一站之隔、天壤之別” 的情況,讓居民對車站設計的公平性提出質疑。

客流較小的對向車站也設置了等候區(qū)域|記者 攝
線路運營公司:無建站權限,已反饋問題
針對五福堂二號路站的設計缺陷問題,“問北京”記者以附近居民的身份,聯系到了興 42 路公交車運營方 —— 北京興順達客運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公交車站的建設與維護并不歸屬運營公司負責,“我們沒有建設候車亭的權利,這個事兒應該是交通局主管!
工作人員進一步說明,已將居民反映的問題記錄,并會同步至公司運營部門,再由運營部門向屬地交通局反饋,后續(xù)需等待主管部門的處理意見,公司暫無法直接推進整改。
屬地交通局:建站受多重條件限制
大興區(qū)交通局作為屬地主管部門,在接到反饋后第一時間赴現場核查。工作人員解釋,同線路的電商谷站之所以能在 2024 年新建正規(guī)候車亭,是因為該站點規(guī)劃時已預留出建設空間,且周邊硬化路面等基礎條件完備,符合候車亭建設標準。
而“五福堂二號路站”的建設條件則存在明顯短板:其周邊不僅有路燈燈桿、地下電井等設施,還分布大量樹木與綠植,一方面空間嚴重受限,無法容納標準候車亭;另一方面地下管路復雜,遷移或改造難度極大,因此前期未在此處建設候車亭。

大興區(qū)交通局工作人員實地考察|記者 攝
后續(xù):需多部門聯動,爭取納入建設計劃
對于五福堂二號路站的整改方向,大興區(qū)交通局工作人員給出了明確回應:目前已聯系屬地政府,計劃通過多部門溝通協(xié)調,盡可能改善站點建設條件。從時間規(guī)劃來看,交通局每年會制定約 100 個候車亭的建設計劃,2024 年的計劃已臨近開工;若能通過多部門協(xié)作,解決五福堂二號路站的空間、管路、綠化遷移等問題,該站點可納入 2025 年的候車亭建設計劃,逐步完善候車設施。
大興區(qū)交通局工作人員強調,五福堂二號路站的整改需多方配合:其中綠化遷移涉及舊宮鎮(zhèn)政府,需其協(xié)調處理站點周邊綠植調整;候車亭建設則需施工單位進一步勘察,制定線路改道、管井遷移的具體方案;此外,還需聯系電力、市政等部門,同步推進路燈、地下電井的遷移工作。
后續(xù)進展,“問北京”將持續(xù)關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