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末的一個黃昏,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了國民黨軍傅作義部防守的古都北平。這時,北平城內(nèi)的一間屋子里,幾個北京大學的語言學家卻在為一本小字典的編寫工作激烈討論著。 這本字典雖小,卻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它就是我們熟悉的《新華字典》。 在《新華字典》的編纂背后 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新華字典》初版 最早提出編字典構(gòu)想的,是曾師從語言學大師錢玄同的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魏建功。面對白話文工具書缺失的情況,他想編纂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實用”的新字典。 1950年8月1日,辭書機構(gòu)正式成立。該機構(gòu)被定名為“新華辭書社”,而未來的小字典就叫《新華字典》。 歷經(jīng)三個春秋,《新華字典》初版于1953年12月面世。這一版《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國第一本完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現(xiàn)代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商務第1版 然而在沒有足夠經(jīng)驗,也沒有合適參考書的情況下,初版《新華字典》的出版之日即修訂之日。《新華字典》第二版的修訂計劃很快被提上了日程,有人提出把它的出版工作交給老牌的工具書出版機構(gòu)商務印書館來完成。1957年,新修訂的《新華字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版本被稱為“商務新1版”。 這個版本首次采用簡化字,并按《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對異體字進行了整理。這些改變反映了《新華字典》編纂者及時跟進國家發(fā)布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也體現(xiàn)出《新華字典》的規(guī)范性。 圖:《新華字典》商務新1版 《新華字典》1971版 從編纂之日起,《新華字典》就蘊含了一種文化理想:為民族文化的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小字典大學者”一直是《新華字典》的特色,它的背后匯聚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家:葉圣陶、魏建功、邵荃麟、王力、呂叔湘、金克木、周祖謨…… 1970年,《新華字典》的修訂還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關(guān)注。 這一年春天,中小學開學時,全國各地的教師、學生深感辭書奇缺,基礎教育工作難以開展。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后,指示重新啟動《新華字典》的修訂。 1970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聽取修改匯報,和大家一起研究修改條目長達三個多小時。修訂組最早列出的修改意見多達四百多處,周恩來總理看后提出:除了一些反動、封建、迷信的必須要改之外,其余內(nèi)容不必大改。最終這版《新華字典》只修改了六十四處。 1971年6月,這一版《新華字典》創(chuàng)下發(fā)行量超過一億冊的紀錄,在當時是一個奇跡。 圖:1971年出版的《新華字典》 誕生七十年來,《新華字典》一共經(jīng)歷了十余次修訂。2016年,由于全球發(fā)行量達到五億六千七百萬本,《新華字典》榮獲“最受歡迎的字典”“最暢銷的書”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了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跡。 每翻開一本辭典,就仿佛開啟一段時光隧道。每個詞條都經(jīng)過了時間的千錘百煉,凝聚了無數(shù)編者的心血。一代代辭書編者正是懷著這樣的夢想,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辭書傳奇!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