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宜昌,13歲女孩小羽(化名)刷視頻時,看到有人公布了自己偶像的私人社交賬號,不假思索就添加了,還加入了該明星的粉絲QQ群。

為了讓大家信以為真,助理還將一張余額為三十八萬多元的微信賬戶截圖發(fā)在QQ群。
想著只要8.88元就能獲得這么多好處,懵懂的小羽掃碼付了錢。然而,粉絲群的售后人員很快告訴小羽,由于她是未成年人,其付款行為造成平臺被有關部門凍結六萬元,這筆損失必須由小羽賠償,如果不把這六萬元錢退還,就走法律程序。




嫌疑人段某落網(wǎng)后,警方又追查到其他詐騙環(huán)節(jié)的嫌疑人,負責洗錢的嫌疑人在江西撫州,提供技術支持的嫌疑人在山西臨汾,具體實施詐騙的窩點隱藏在山東濟寧,宜昌警方立即兵分三路實施抓捕。
網(wǎng)絡暗流下的詐騙團伙
2022年9月底,主要犯罪嫌疑人高某到案,他今年二十一歲,被抓前在新疆某地上大學。高某說,這種冒充明星去詐騙他人錢財?shù)氖侄问菑木W(wǎng)上學的,為的就是掙快錢。
為了吸引詐騙對象,高某自己負責接單,還通過網(wǎng)絡找到鄭某、王某幫其運營QQ群進行詐騙。每次幫忙,高某會給鄭某、王某200元到300元的紅包。

普法時間
pufashijian Q1:
今天的這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未成年人“追星”的心理特點,層層布局實施詐騙。此類案件近年來時有發(fā)生,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A1:
首先就是未成年人群體當中,更多存在一些“追星”的心理和行為。另一方面就是未成年人本身的身心發(fā)育還不夠成熟,他們對自己行為性質(zhì)和行為后果的認識也沒有那么徹底,這就導致他們在社會體系當中,是一個比較脆弱的群體。一些犯罪分子就可能乘虛而入,利用未成年人這種輕信、天真、向往明星等特點,來展開這樣的詐騙活動。 Q2:
詐騙分子把未成年人當作詐騙對象,其實盯的是家長的錢包。那么家長能做些什么來應對和防范此類騙局的發(fā)生呢?
A2:
在這樣的案件中,受騙的是孩子,損失慘重的是父母,因為資產(chǎn)本身是屬于父母的,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對自己的財產(chǎn)負責,不幸事件發(fā)生時,不能過多地去遷怒孩子,而是要反思和加強自己對財產(chǎn)的保管。父母在給孩子使用自己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需要加強保密性,比如支付密碼。同時,我們家長要更多地去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增加孩子的信賴,這樣我們才能夠保護好孩子,保護好自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