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理賠”之名添加受害者的微信
上個月,蘇女士花近百元在某網絡交易平臺買了兩打不同品牌的折扣價尿片。
11月19日下午4時許,一名自稱是該網絡平臺“客服”的女子打來電話稱——
蘇女士購買的該尿片批次,有用戶投訴孩子使用后出現皮膚騷癢等癥狀,廠家決定進行理賠處理,并對沒有用完的尿片回收銷毀;蘇女士可以獲得200元錢“理賠”款。
蘇女士的孩子使用了那批尿片,屁股確實出現了小紅點。因此,她沒有起疑心,還認為“客服”的理賠做得很到位,同意添其微信號。
隨后,“客服”表示,蘇女士的微信沒有開通理賠通道,并發(fā)來一個鏈接,讓她下載安裝軟件,才能收到理賠款。蘇女士擔心鏈接有木馬病毒,拒絕這么做。
假以“錢到賬”騙受害人轉賬還款
溝通中,“客服”決定通過支付寶的借唄,把7萬元轉到蘇女士的賬上,由蘇女士扣下200元理賠款和10元手續(xù)費后,退回余款。
蘇女士認為這樣自己沒有損失,就根據引導將借唄里的7萬元轉入自己的銀行卡。
這時,“客服”換成一名男子,他使用另一個手機號碼打來電話,要求其中的2萬元轉入蘇女士的手機微信,5萬元轉入支付寶,然后再轉賬出去;且必須在借唄通道沒有關閉前,如數返還這筆資金。
根據“客服”的指引,蘇女士通過支付寶將1萬元轉到廣州一家商貿公司的銀行賬號,余下的4萬元在B網絡交易平臺分批代付禮品卡。
轉賬過程中,由于蘇女士超時導致無法及時把19790元錢返還。“客服”就通過微信教她下載360借條軟件,說他們將在360借條下放19800元錢,幫助蘇女士盡快填夠退款數額,上述款項過后再返還。
這筆錢轉入蘇女士的銀行賬戶后,“客服”要求她到B交易平臺分批代付禮品卡。
假以轉移還款流程騙取受害者錢財
蘇女士說,每次轉賬交易,“客服”都要求在15分鐘內完成。時間緊,加上她不熟悉網上轉賬操作流程,“客服”又在微信和電話里不停地催,她很緊張。
這一回,蘇女士支付的第三筆款即4965元錢,同樣因為超時無法實現代付禮品卡。“客服”告訴她,先前在B網絡交易平臺遞交的兩筆錢,他們核查發(fā)現只是個虛擬數額,即蘇女士分批代付禮品卡的錢,還沒有轉出去。
“從手機信息來看,那兩筆錢已經支付出去了。”蘇女士說,她當時沒有發(fā)現這個問題,主要是擔心再延遲付款,就會被列入誠信黑名單。于是,她根據“客服”的引導,申請微信微粒貸完成轉賬,讓360借條和借唄的系統(tǒng)盡快關閉。
蘇女士被搞得暈頭轉向,期間連放貸銀行打來電話核實情況,她都按照“客服”給的臺詞來應對。微信微粒貸的3萬元到賬后,蘇女士分批轉到“客服”指定C交易平臺代付游戲卡等。
受害女子共被騙走13萬余元
在C網絡交易平臺留言欄,因有人留言“騙子”等字樣,蘇女士拒絕支付5000元錢禮品卡。“客服”大呼冤枉,并讓蘇女士下載“云閃付”軟綁定銀行卡,然后將卡里的5000元錢打入一個名叫劉某明的賬戶。
蘇女士還沒有完成轉賬,就被家婆發(fā)現并勸阻。蘇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記者從蘇女士提供的銀行明細清單上看到,從11月19日16時32分至19時36分,蘇女士總共被“客服”誘導在多家借貸平臺總共貸款114125元錢。另外,蘇女士銀行卡里的2萬元錢,也被騙走。
目前,部分涉案銀行卡已被止付,南寧市公安局西鄉(xiāng)塘分局正在調查處理中。
來源丨南寧晚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