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我給9個月大的老七洗完澡,陪著已經哭不出聲音的母親將他送到撫養(yǎng)人家里;叵肫鹋R別時弟弟天真的眼神、母親顫抖的身影,那一幕讓一家人痛了一輩子!” 2018年3月29日,在長沙警方的幫助下,長沙市民沈某芳一家終于見到失散了62年的七弟家人,“感謝長沙警方的熱心幫助,圓了我們一家人多年的尋親夢!” 62年前的無奈之舉,成了家人一輩子的痛 1956年,因家境貧寒、子女眾多,沈某芳的父母無奈之下將還在襁褓中的七弟(后被養(yǎng)父母起名邱某國)送給長沙市運輸公司職工邱某生、肖某蓮夫婦撫養(yǎng)。 時光荏苒,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升,當初的無奈之舉成為縈繞在沈家人心頭難以排解的痛楚。尤其在沈家父母陸續(xù)離世后,帶著老人臨終時的沉重囑托,懷著親人團聚的執(zhí)著夢想,沈某芳等五位年近七旬的姐弟組成“尋親團”,在人海中苦苦尋找七弟邱某國。 “七弟養(yǎng)父母所在的長沙運輸公司多年前已經改制遷往了常德。我們到常德向有關部門求助,得知他們一家又搬到了漢壽。”回憶起這段漫漫尋親路,沈某芳姐弟無不感慨,“在常德有關部門的指引下,我們帶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來到長沙市公安局警務督察支隊信訪處尋求幫助,卻沒想到幸福來得這么突然!” 從受理求助到親人相見,八天圓了尋親夢 2018年3月22日,沈家人來訪,長沙市公安局警務督察支隊信訪處受理了一行人的尋親求助,立即展開調查工作。民警對沈家人提供的線索進行了梳理,通過系統(tǒng)查詢,反復排查比對和“大數據”分析研判,很快比對出一個極其關鍵的人物:一位名叫“邱某”的年輕女性。 經與邱某電話聯(lián)系,民警獲悉她正是邱某國的親生女兒,而邱某國已故十余年。為進一步確認,民警一方面與尋親團成員多次聯(lián)系,收集老人們的照片及相關線索;一方面約請邱某進行詳細的家庭情況調查!皩,是他!”當邱某和母親看到尋親團提供的照片和線索后,當即認定父親邱某國就是老人們要找的親人! 歲月再漫長,抹不去血脈相承的印記。2018年3月29日,在信訪處安排下,沈某芳等幾位老人與邱某母女相見。見面的剎那間,雙方便已彼此認定。一場時隔62年的重逢,讓在場的人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 “大數據”助力,長沙警方為民服務顯實效 “為群眾服務是公安機關的工作宗旨,也是落實市局黨委提出‘民生警務’的具體要求。”長沙市公安局警務督察支隊信訪處接訪民警說,“老人們執(zhí)著的尋親夢讓我們倍覺感動,能成功促成這場橫跨半個多世紀的重逢,作為長沙公安人,我們很自豪! 幫助沈某芳一家找到親人并非偶然。2016年7月12日,長沙警方也是利用“大數據”為河南籍女子蔣月華在長沙找到了失散38年的姐姐蔣美華。據長沙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全方位深層次推進警務改革,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分析應用,長沙警方在利用數據信息資源服務打擊偵破實戰(zhàn)的同時,也將繼續(xù)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更加快捷、高效地做好為民服務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