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薪火相傳·長沙彈詞傳人王志敏專場演出在湘江劇場舉行,長沙彈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彭延坤現(xiàn)身現(xiàn)場。攝
在長沙人的眼里,彭延坤就是“長沙彈詞”,2007年,長沙彈詞入圍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彭延坤是其代表性傳承人。
“長沙哎,聽我來慢慢游,唱一段長沙的邊周:白沙古井名聲有,天心閣曾經(jīng)作炮樓,舊社會熱鬧是南門口……”在老長沙城人聲鼎沸的酒肆茶樓,彭延坤手撥月琴敞開嗓子唱一曲,蒼勁雄渾的聲音帶著一股穿透時空的力量,悠長的曲調(diào)里,年長的長沙人仿佛回到了往昔!袄祥L沙”中流傳一句話:“長沙茶館數(shù)不清,不如彭爹喊兩聲。”在長沙的市井里,彭延坤的長沙彈詞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一些老長沙人的生命寄托。但是今后,要聽彭老爺子喊兩聲只能到錄像里了——長沙彈詞泰斗、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長沙市曲藝家協(xié)會榮譽主席彭延坤于11月13日上午8:46因肺癌醫(yī)治無效在長沙辭世,享年79歲。
彭延坤一生致力于長沙彈詞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晚年投身長沙彈詞教學工作,為長沙彈詞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靈堂設(shè)于金盆嶺革命陵園海棠廳,將于11月17日10時在金盆嶺革命陵園海棠廳舉行告別儀式。
彭老的長沙彈詞就是老長沙的味道
昨天,記者電話彭延坤老人的徒弟大兵,大兵說:“過幾天吧,現(xiàn)在我要平復一下我的心情!迸砝蠣斪硬×,病得很厲害,記者是在今年9月,他的徒孫王志敏開彈詞專場演唱會時獲悉的,只是沒想到,老爺子走得如此快,心里凄然——彭老爺子去了,長沙少了許多味道。
“彭老師,還記得我嗎?我是長沙晚報田記者。 薄疤锓及,記得,怎么不記得啊,你到我家里來過!”去年,記者采訪他時,彭老雖然已坐上了輪椅,但精神還好,記憶力更是超常地好!或許正是憑著天賦的驚人記憶力,彭延坤才能在雙目失明的生命中撥動琴弦,唱出了長沙彈詞的千古風流!
長沙彈詞,也稱長沙道情,一把月琴,一口長沙方言說唱道情,或加一人以漁鼓相和,圣賢經(jīng)典、市井俗事、名篇小說、革命故事娓娓道來,這曾經(jīng)是傳播湖湘民俗文化最地道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盲人對音樂的感知似乎更為敏銳。彭延坤自幼雙目失明,但靠著聽覺和觸覺,他把長沙彈詞從古帶到了今。從解放前到解放后,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如今,長沙彈詞在他的身上延續(xù)生命。雖然長沙彈詞在歲月中起起落落,但彭延坤說,他的事業(yè)從未感到過不景氣。
2002年,彭延坤受邀到火宮殿演出,一演就是3個多月。觀眾最愛他的絕活——現(xiàn)場問答,用長沙彈詞即興回答觀眾任意三個問題。茶客們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本·拉登躲在哪里?”等等,無論茶客提出多么刁難的問題,彭延坤即刻就能用彈詞唱出答案,合轍押韻,幽默生動。長沙市曲藝家協(xié)會常務(wù)副主席胡其美這樣描繪彭延坤的技藝:“時而急風驟雨落玉盤,時而曼舞輕歌楊柳春風,九板八腔十三轍,運用自如功顯奇。詼諧的道白生妙趣,厚重的唱腔滿座驚,高亢時令人振奮,低吟時讓人淚濕巾。”2010年,彭延坤受邀參加當年法國巴黎中國曲藝節(jié),在容納近千人的音樂廳里,彭延坤一人一琴唱起《紅樓夢》中一折《寶玉哭靈》,摘得銀獎。
“政府這幾年對長沙彈詞已重視不少,我也是國家級傳承人,但我已垂垂老矣,長沙彈詞不能沒有未來,因為它是祖先們的文化積淀,不能讓它消失在歲月里。”彭延坤當時對記者說。這幾年他在老伴的幫助下,有時間便把記憶里的唱段錄下來,之前錄了一些短篇像《武松怒打觀音堂》《雷鋒參軍》,后來又錄了幾個中篇像《馮蘭桂打酒》等等,這些都成為后學者寶貴的資料。
“《長沙晚報》是我的另一個大腦”
長沙彈詞為什么能吸引市民?因為藝人們在說唱時往往把當下最熱門的時事、社會話題加入表演中,這樣長沙彈詞的內(nèi)容既新鮮又活潑,切合市井百姓的文化需求。彭延坤眼睛看不到,如何獲得最新的新聞資訊?“我的老伴是我的另一雙眼睛,她每天給我讀《長沙晚報》,《長沙晚報》是我的另一個大腦!边@是采訪彭老時,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2002年時,我在火宮殿唱彈詞,臺下有人問我:‘你曉得本·拉登躲在哪里嗎?’這個人以為這下肯定難倒我了,我不慌不忙地唱道:‘朋友提到本·拉登,誰知是死還是生,正好老伴讀了報,藏在阿富汗山洞中,恐怖分子任他躲,總有報應要上身!珗隽ⅠR掌聲如雷。”彭延坤說,問話的這個人不曉得“頭天晚上我老伴讀了《長沙晚報》上的國際新聞給我聽了”。
彭延坤十分感謝《長沙晚報》!拔业囊恍╅L沙彈詞作品曾經(jīng)發(fā)表在《長沙晚報》上!迸硌永で宄赜浀茫诩o念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時,他的長沙彈詞《翠花遇難》就發(fā)表在《長沙晚報》上;1997年,慶賀香港回歸祖國,他創(chuàng)作的《旺老返鄉(xiāng)》也在晚報上發(fā)表。
“說唱藝人不學習肯定不行,現(xiàn)在政府提倡傳遞正能量,我如果不曉得社會上的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我哪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就在去年下半年,彭延坤還從《長沙晚報》上學習了道德模范何平的事跡,并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首長沙彈詞;蛟S這是彭老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創(chuàng)作。
彭老爺子走了,帶走了老長沙的彈詞味道……
王志敏:長沙彈詞不會成絕響
長沙晚報記者 田芳
誰會是長沙彈詞的后繼者一直是媒體關(guān)心的問題,記者也曾經(jīng)問彭延坤,你對哪個徒弟最稱心?
當時彭老說:“我70歲生日時,大兵向我祝賀,說我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說‘只求前無古人,不要后無來者!’‘前無古人’做不到說明我沒用,但‘后無來者’我不喜歡!這不是說我們彈詞要沒落了嗎?我先后收徒10多人,大徒弟李迪輝、二徒弟大兵,都比我有出息,但是他們都沒有專業(yè)搞長沙彈詞,好多人當初帶著一腔熱血來拜師,但是,大部分人沉不下心,不能真正深鉆進去,大兵選擇了自己更為擅長的相聲,李迪輝主要搞的單人鑼鼓,后來大兵、李迪輝又送了幾個徒孫來跟我學,像熊壯等等,但都沒能堅持,再加上長沙彈詞的演出市場確實有限,他們?nèi)绻麑W了這門手藝,找不到飯吃也是個麻煩事,F(xiàn)在有一個學得比較好的徒弟便是王志敏,原來搞衡陽漁鼓,又在我這里學長沙彈詞,希望能堅持下去!
昨日,王志敏向記者表示:“我絕不會讓長沙彈詞失傳!這是我對師爺?shù)某兄Z!”
90后王志敏是大兵的徒弟,因為有衡陽漁鼓的基礎(chǔ),學習長沙彈詞上手很快!艾F(xiàn)在可以唱10多個傳統(tǒng)的彈詞段子了!彼f,“要把長沙彈詞作為一生的事業(yè)來做!比绾蝹鞒泻瞄L沙彈詞?他說,一方面會將經(jīng)典的長沙彈詞段子學好、唱好,另一方面會與時俱進,豐富長沙彈詞的音樂、表現(xiàn)方式,“長沙彈詞的一個特點便是將當下發(fā)生的時事現(xiàn)編現(xiàn)唱,因此,我會根據(jù)新近發(fā)生的時事創(chuàng)作新的段子,同時,將一些時尚的說唱藝術(shù)元素融入彈詞,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
周衛(wèi)星:不要悲傷,彭老爺子的靈魂還在長沙
長沙晚報記者 田芳
“不要悲傷,彭老爺子一輩子都是笑談人生,他人去了,可他的靈魂還在長沙,永遠在我們心里,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繼承他對藝術(shù)的精神,把長沙彈詞發(fā)揚光大!遍L沙市曲協(xié)主席、著名演員周衛(wèi)星談到彭延坤去世時說。
周衛(wèi)星說,跟彭老認識很多年,關(guān)系非常好,“他是長沙的活字典,上個世紀80年代長沙舉辦方言俚語大賽,好多長沙話我們搞不懂都去問他。”周衛(wèi)星說,現(xiàn)在唱彈詞的唱不出彭老爺子的味道,主要在嗓子方面!八纳ぷ佑行┥硢,那是他年輕時一唱就唱一天,又不好好保護嗓子留下的,后來演唱,他主要用毅力、用氣來唱,這反而讓演唱多了許多滄桑感,這是年輕的學徒們怎么都學不像的!
人物名片
彭延坤,藝名彭延昆,生于1937年5月。由于自幼雙目失明,兒時常在家中開設(shè)的“日要書場”靜聽民間老藝人譚濟公、舒三和等彈唱傳統(tǒng)節(jié)目,并模仿說唱。九歲因生活所迫開始流動說唱“長沙彈詞”。新中國成立后,正式拜長沙彈詞老藝人胡兆林學彈月琴說唱長沙彈詞。曾擔任湖南省曲藝家協(xié)會榮譽主席、長沙市文聯(lián)兼職副主席、市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務(wù)。彭延昆從藝70多年來,一直活躍在長沙的學校、社區(qū)、農(nóng)村進行著自己追求的長沙彈詞事業(yè)。幾十年來,彭老曾陸續(xù)在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湖南電視臺和長沙廣播電視臺等連續(xù)錄播了《三湘英雄傳》《寶釧記》《橋龍飚》《野火春風斗古城》《郭亮》《游長沙》《武松怒打觀音堂》《旺老返鄉(xiāng)》《烈火真情》《魯迅藏稿》《雷鋒參軍》《翠花遇難》等,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