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接到“公檢法執(zhí)法人員”打來電話,對方稱你涉案,如要證明清白,需要把錢打到指定賬戶,你會信嗎?就是這樣的老騙術,近半個月來,長沙竟有25個人信了。昨日,湖南(長沙)打擊電信新型網絡犯罪中心(以下簡稱反電詐中心)發(fā)布防詐騙預警,今年11月以來,冒充公檢法機關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多發(fā),特別是最近半個月,長沙已發(fā)生25起此類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達400余萬元。
典型案例
為“配合警方調查”
一女子被騙100多萬元
前不久,市民劉女士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通信部門工作人員,指出劉女士在湖北武漢所辦的一張電話卡涉嫌發(fā)送違法信息,并說出了劉女士包括身份證號在內的一系列個人信息。在聽出劉女士有些將信將疑后,這名男子話鋒一轉,表示只要劉女士配合調查,就可以幫助她證明清白。
掛斷電話后,劉女士立刻撥打114查號,發(fā)現(xiàn)來電號碼確實是通信部門的辦公電話。沒多久,她又相繼接到“警察”和“檢察院工作人員”的電話。按對方要求登錄一個網站后,劉女士看到,該網站一份蓋有公安局公章的逮捕令上,寫著劉女士的姓名、證件號碼等信息。該逮捕令顯示,劉女士因涉嫌一起洗錢案已被提請逮捕。
至此,劉女士徹底相信自己惹上了“麻煩”。為“證明清白”,她將4萬余元存款轉入對方指定賬戶。隨后,“公檢法人員”不斷打來電話,以各種名義讓她匯款至“辦案安全賬戶”。劉女士四處找親戚朋友借錢,半個月內陸續(xù)向指定賬戶轉了100多萬元。直到后來聯(lián)系不到對方,她才意識到被騙了。
揭秘騙術
利用個人信息改號軟件
恐嚇受騙者再遙控轉賬
反電詐中心民警介紹,此類詐騙案過程一般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是騙取信任。騙子通過網絡購買受害者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住址等隱私來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時會通過改號軟件將來電號碼顯示為警方辦公電話,讓受害人撥打114查詢驗證,進一步增強信任。
第二步是震懾。騙子會通過聲色俱厲的語氣,強勢震懾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是恐嚇。騙子稱受害者卷入了一個重大案件,隨時可能被逮捕,為增強恐嚇力度,讓騙局更逼真,騙子會通過虛假政法機關網站或傳真讓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緝令或逮捕令。
第四步是轉賬。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緩和語氣誘騙受害人入局。
第五步是繼續(xù)遙控轉賬。騙子謊稱資金調查,打電話讓受害人把銀行卡插入ATM機,把卡內資金轉到指定“安全賬戶”,或者要求受害人將所有資金匯集到一張銀行卡,然后通過騙取受害人該銀行卡的密碼、驗證碼、網銀等信息,將該張銀行卡資金轉走。
公安提醒
警方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不會要求匯款至安全賬戶
反電詐中心民警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和公檢法機關執(zhí)法辦案程序。首先,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理案件,只有在進行回訪或電話止付、勸解等少數(shù)情況時,公安機關才會采用電話形式。
另外,拘捕令,刑事訴訟法準確稱之為逮捕證,是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實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檢察機關批準,不會通過傳真形式發(fā)放,因涉及個人信息更不會在互聯(lián)網上查到。更重要的是,公安機關是不會讓人到銀行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市民接到此類電話時要保持冷靜,務必多方核實,對于需要提供個人信息、涉及資金操作的電話要謹慎對待,對確屬電信網絡詐騙的,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