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7月17日安格拉·默克爾,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出生于德國漢堡。 |
 安格拉·默克爾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1998年至2000年任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總書記,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任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lián)盟黨議會黨團主席,2005年11月任聯(lián)盟黨和社民黨大聯(lián)合政府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在2009年9月的大選中成功連任。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一位來自德國東部的女博士(物理),在德國統(tǒng)一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15年中,一舉成為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1954年7月出生于德國漢堡市,1973年至1978年在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1978年至1990年在原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工作,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默克爾1989年11月加入原民主德國“民主覺醒”組織;1990年出任原民主德國最后一屆政府的副發(fā)言人,同年8月加入德國基民盟,并在德國重新統(tǒng)一后當選聯(lián)邦議員;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聯(lián)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年至1998年任聯(lián)邦環(huán)境、自然保護和反應(yīng)堆安全部部長。默克爾1997年8月曾作為聯(lián)邦環(huán)境、自然保護和反應(yīng)堆安全部部長訪華。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于2006年5月21日至23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編輯本段]生涯 從校園里的“灰老鼠”到“科爾的小女孩”,從“德國鐵娘子”到未來的總理,她的政治魅力在哪里?當有人問她當初為何能吸引科爾的目光時,她回答:“我來自東邊(東德),是個女人,年紀又輕,我代表了黨內(nèi)三種少數(shù)群體。” [編輯本段]家庭和教育 默克爾于1954年7月17日出生在德國漢堡。她的父親叫霍斯特·卡斯納,是一位新教牧師,母親則從事教育工作, 教授拉丁文和英語。默克爾一歲時,他們一家移居遷往勃蘭登堡(brandburg)的坦布林(templin)。默克爾的少年時光是在那里渡過的。威嚴的父親自默克爾很小的時候起就向她灌輸了一種觀念: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后來,這個信條便成了默克爾畢生的座右銘。在學校里,她并不很顯眼,在高中同學們的印象里,默克爾從未有過男友,屬于“沒被吻過的一族”。她的同學回憶說,默克爾當年生活十分簡樸,衣著的色彩總是很淺淡,以致曾有同學譏笑她是“灰老鼠”。 默克爾的確是一名出色的學生。每天早晨,即使是在等車上學時,她也要抓緊時間學習。她的學習成績相當棒,尤其是俄語和數(shù)學。 1973 年她以平均成績最優(yōu)中學畢業(yè)(德國學校里學習成績分為1,2,3,4,5,6個檔次,她取得了1級)。 在1973 年默克爾為了學習物理學而遷居萊比錫,就讀于原卡爾馬克思大學,也就是今天的萊比錫大學,1978年畢業(yè)后又來到柏林,在原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從事理論的研究工作。 研究所當時共有650人,其中約350是科學家。默克爾在量子化學方面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工作,在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編輯本段]婚姻 默克爾經(jīng)歷了第一次婚姻的失敗,1982 年正式與其前夫烏爾瑞西•默克爾(ulrich merkel))離婚。1984她結(jié)識了所里的化學家雅可布•曹阿爾(joachim sauer),并1998年兩人正式結(jié)為連理。雅可布•曹阿爾是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的物理化學教授, 是多個機構(gòu)成員并曾獲多項獎?wù)谩?br />[編輯本段]政壇上的“撐桿跳”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倒塌”了。這一重要事件改變了默克爾的人生,她積極投身于政治活動,參加了東德的“民主崛起”組織,爾后又進入了東德時期的最后一屆政府,成為德·梅齊?偫淼母卑l(fā)言人。 1990年,默克爾所在的“民主崛起”與基民盟在東德地區(qū)的組織合并,默克爾隨之成為基民盟黨員。從此,她開始了在德國政壇上的“撐桿跳”。1991年,默克爾在科爾政府內(nèi)擔任了婦女與青少年部部長;同年成為了基民盟歷史上第一位女副主席;1994年,默克爾擔任聯(lián)邦環(huán)境部長;1998年起,默克爾又擔起全德基民盟總書記的重任;2000年,這位來自東德、僅有十年黨齡的女政治家竟以95%的高票當選為基民盟主席,成為這個歷來由男人主導、思想比較保守的黨派的第一位女黨魁。 [編輯本段]“科爾的小女孩” 了解默克爾過去的人都說,學生時代的安格拉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在能力和才智方面并未顯出過人之處。因此,有不少人認為,默克爾能在十幾年間從一個缺少經(jīng)驗的“初學者”迅速成為德國基民盟的掌門人,除了特定時代提供了機遇外,最重要的是受到了其“政治教父”科爾的庇護和提攜。 1990年底,在兩德統(tǒng)一后的第一次大選中,默克爾成功地獲得了斯特拉爾松-呂根-格里門選區(qū)的直選席位,成為聯(lián)邦議員。不久,又被科爾納入內(nèi)閣,在德國政壇中嶄露頭角。 初入仕途的默克爾給人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茍言笑,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拘謹和靦腆。然而在科爾的關(guān)照下,默克爾很快地成長起來,在基民盟內(nèi)平步青云。因此,有人把她稱為“科爾的小女孩”。 [編輯本段]“德國鐵娘子” 1998年,聯(lián)盟黨在大選中失利后,朔伊布勒接替科爾成為了基民盟主席,默克爾被任命為該黨的總書記。1999年底,基民盟在科爾時期收受政黨捐款的“黑金案”被揭露,全德震驚。不久之后,基民盟黨主席朔伊布勒因為脫不開干系而宣布不再競選黨主席一職。于是在2000年4月的埃森黨代會上,默克爾當選為基民盟主席,終于登上了基民盟的權(quán)力頂峰。 默克爾接過基民盟大印之初,許多人對她并不看好。認為她不過是一個靠他人提攜而走上權(quán)力巔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個臨時收拾“爛攤子”的過渡人物。特別是黨內(nèi)那些野心勃勃的新生代政治家,私下里都在打著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盤。然而,默克爾卻變得越來越老練,牢牢抓住了黨主席的權(quán)柄。 在基民盟收受非法獻金的問題上,默克爾能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她既能帶頭與科爾劃清界線,又能在日后成功地化解與恩師的矛盾。在不長的政治生涯中,她懂得了如何屈伸,如何在危難中咬緊牙關(guān),排除異己。 基民盟原是西德地區(qū)的保守黨,該黨歷來都是“男人的天下”。但如今,基民盟被掌控在一個來自東德的女人手里,那些自命不凡的政治家個個被默克爾弄得服服帖帖。去年3月,她力排眾議,扶持克勒成為聯(lián)邦總統(tǒng)。德國媒體說,這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于是,默克爾得到了“德國鐵娘子”的名號。 [編輯本段]“我愿為德國效力” 三年多來,默克爾使出渾身解數(shù),小心翼翼地應(yīng)付著來自各方的攻擊,使她在黨內(nèi)的地位大大得到了加強。不過,面對全德的民眾,默克爾還缺少政治領(lǐng)袖的魅力,這幾乎成為她參選的最大障礙。去年底,德國forsa民調(diào)所的調(diào)查顯示,盡管社民黨讓大部分國民失望,但施羅德個人的受歡迎程度仍遠遠領(lǐng)先于默克爾。特別是在行政領(lǐng)導能力與人格魅力方面,施羅德都更勝一籌。 但是,默克爾畢竟是默克爾。她以簡約、堅定和實干的作風逐漸贏得了黨內(nèi)的多數(shù)支持。她提出的口號:“我愿為德國效力”顯得真誠而響亮,博得了許多人的好感。盡管在激烈的選戰(zhàn)期間,默克爾和聯(lián)盟黨犯了一些失誤,使該黨在大選的最后關(guān)頭失去了不少選票,遇到了巨大的壓力,但默克爾畢竟站穩(wěn)了腳跟,最終以微弱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社民黨。 一部分人的看法是,默克爾之所以成功正是得益于她的“不知名”,其制勝的法寶就是“常常被對手所低估”。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默克爾的身上一定具有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品質(zhì),即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和領(lǐng)導手腕。 [編輯本段]其它 ●默克爾訪問中國 不管媒體怎么批評她,但是默克爾的人格魅力卻無可阻擋。也許很多大腹便便的中國官員該慚愧。 2007年8月29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結(jié)束了在南京的訪問,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天,她的低調(diào)、樸素、謙和、平易近人,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喜愛,給接待她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雖是一國領(lǐng)導人,但默克爾在南京卻處處像一個普通客人。除了入住索菲特銀河大酒店的普通套房外,昨天早餐時,酒店本來準備了兩套方案,房內(nèi)用餐或是在只為貴賓服務(wù)的46樓行政樓層索菲特會所用餐,但默克爾總理堅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樣去7樓錦繡西餐廳,而且不進vip包間,和隨行的德國工作人員一道在大廳吃自助早餐。 吃早飯時,她也謝絕了工作人員的服務(wù),堅持自己到自助餐臺取食物,并自己動手切法式長棍面包。此時,發(fā)生了一件令工作人員感動的小插曲。默克爾總理在拿食物時,一不小心把麥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讓趕過來的餐飲經(jīng)理幫忙,而是自己將面包撿起,放回了自己的盤中。默克爾總理的早餐很簡單,煎雞蛋卷、奶酪餅、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兩片麥片面包。 28日晚10點多鐘,在看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演出之后,按照既定行程,默克爾總理應(yīng)回酒店出席一個小型雞尾酒會,但因久聞南京明城墻的大名,她主動提出,想去城墻看一看,并如愿以償?shù)貋淼搅伺_城。雖然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未能盡興游覽,她仍走下車,和明城墻有了“零距離”的接觸。 酒店贈送給默克爾總理的禮物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月餅和茶葉,包括燕窩白蓮蓉、鮑汁海鮮、燕麥雜糧等品種的一盒月餅以及龍井、烏龍和碧螺春各一罐,請她帶回去慢慢品嘗。收到禮物,默克爾總理還饒有興致地打開細看。
|
| 1402年7月17日朱棣繼帝位 |
| 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俄羅斯帝國皇帝 |
| 1790年7月17日亞當·斯密逝世,英國經(jīng)濟學家(-1723年) |
| 1831年7月17日咸豐帝,清朝皇帝 |
| 1846年7月17日德川家茂,日本江戶幕府第14代征夷大將軍 |
| 1894年7月17日喬治·勒梅特,比利時牧師、宇宙學家 |
| 1900年7月17日俄軍盡屠江東六十四屯居民 |
| 1903年7月17日美國畫家惠斯勒在倫敦逝世 |
| 1905年7月17日埃德加·斯諾,美國記者、作家 |
| 1909年7月17日霍元甲創(chuàng)辦精武體操會 |
| 1912年7月17日昂利·彭加萊(henri poincaré),法國數(shù)學和物理學家 |
| 1917年7月17日俄國七月liu血事件發(fā)生 |
| 1920年7月17日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出生 |
| 1920年7月17日天津被捕學生周恩來等無罪獲釋 |
| 1926年7月17日日晚清狀元、實業(yè)家張謇逝世 |
| 1928年7月17日奧夫雷貢,墨西哥總統(tǒng) |
| 1928年7月17日共產(chǎn)國際六大召開 |
| 1935年7月17日聶耳溺水逝世 |
| 1935年7月17日唐納德·薩瑟蘭,加拿大演員,曾出演電影《白求恩大夫》、《大腕》 |
|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大會戰(zhàn) |
| 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會議開幕波茨坦會議 |
| 1945年7月17日恩斯特·布施逝世,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
| 1946年7月17日周恩來在南京對目前時局發(fā)表重要談話 |
| 1947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土地會議 |
| 1954年7月17日安格拉·默克爾,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出生于德國漢堡。 |
| 1955年7月17日法國坦克鎮(zhèn)壓摩洛哥叛亂 |
| 1955年7月17日費玉清,臺灣男歌手。 |
| 1956年7月17日日本經(jīng)濟白皮書發(fā)表 |
| 1958年7月17日香港導演王家衛(wèi)出生 |
| 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區(qū)籌委會決定進行民主改革 |
| 1964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點名批判楊獻珍的“合二而一”論 |
| 1964年7月17日林黛,香港電影明星、亞太影后、程思遠女兒,吞服兩瓶安眠藥自殺 |
| 1970年7月17日臺灣女演員陳孝萱出生 |
| 1972年7月17日大陸女演員梁靜出生 |
| 1975年7月17日工業(yè)戰(zhàn)線整頓卓有成效 |
| 1976年7月17日第21屆奧運會在蒙特利爾舉行 |
| 1978年7月17日大陸女演員崔奕出生 |
| 1979年7月17日尼加拉瓜獨裁者索摩查被驅(qū)逐 |
| 1980年7月17日呂振羽(1900~1980),中國歷史學家 |
| 1981年7月17日大陸女演員秦嵐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