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是雜技之鄉(xiāng),雜技是吳橋的重要標(biāo)志。吳橋有句順口溜,“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在全縣不到30萬的人口中,從事雜技行業(yè)的人就超過了3萬人。 馴鼠作為一項古老的民間技藝,在過去,一些走街串巷的藝人,帶著老鼠到民間去表演,給觀眾帶來快樂,主人也靠馴鼠來討生活。訓(xùn)練小白鼠不同于猴子、老虎等。動物小難溝通,表演和訓(xùn)練周期又短。那么小白鼠是如何訓(xùn)練的呢? 以前,北京的天橋是雜技藝人展示絕技的重要場所,其中有些人表演的絕技超越身體極限,令人難以想象,被稱為天橋八大怪。在表演絕技的人中,據(jù)說有些人就是來自吳橋。很多年過去了,這些絕技在吳橋還有傳人嗎?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如今,在吳橋的雜技公園里也有一些會雜技絕活的人,他們被稱為新天橋八大怪。“吳橋女兒真厲害,千斤大缸蹬得快,嫁個郎君不如意,一腳踢出大門外”,這句在吳橋流傳已久的順口溜說的就是八大怪中的第五怪蹬缸。自古以來,雜技蹬缸只傳女不傳男,女人嬌小的身材瞪起超過自己身體幾倍的重量,只有這樣,才顯得蹬缸的精彩。 雜技在古代就是百戲,百戲當(dāng)中有文有武,不一定光局限于翻跟頭、踢腿壓腿之類的,有的時候可以通過畫畫、詩歌、書法來謀生。30歲的廖鵬是新天橋八大怪中學(xué)歷最高的,他是第八怪“六歲紅”。他專注于書畫創(chuàng)作,雙手左右開弓,3分鐘左右的時間,一幅書畫就躍然紙上。 75歲的王保合是新天橋八大怪的第一怪“鬼手”,表演的就是家喻戶曉的“三仙歸洞”,因其表演時手快,被人們稱為鬼手。表演三仙歸洞大多需要用的是棉球,但是此次棉球換成柔軟的豆腐,會是什么結(jié)果呢? 新天橋八大怪的這些怪才,多數(shù)是過去祖輩撂地攤表演流傳下來的民間技藝,他們吃了很多苦,才練就了常人沒有的膽和藝,稱之為怪就不足為奇了。 因為熱愛,所以追逐,夢想因辛苦付出而變成現(xiàn)實,吳橋雜技藝人在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他們的辛苦也得以回報。在這里,無論是表演雜技的老人、年輕人,還是小演員,都因為懷揣著一份對雜技的熱愛而堅持傳承,也因此才讓人們有機(jī)會看到和了解吳橋雜技,吳橋也因雜技聞名天下。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