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遠親不如近鄰”
但隨著城市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
可能忙碌的你
連鄰居的面都沒有見過
居住在仁和鎮(zhèn)大河社區(qū)的余女士
卻每天習慣性地幫鄰居“搭把手”
這個習慣一養(yǎng)成,就堅持了十年
每天上午九點半,余秀芝從家里出來后都會習慣地敲鄰居的家門,問問有沒有垃圾需要扔。這一“習慣”,余秀芝保持了近十年。
余秀芝的鄰居是一位孤寡老人,今年78歲,名叫龔茂輝,獨自生活在一間十多平米的磚房里。因為雙腿殘疾、耳朵聽不清,近十年的時間都很少出門。
▲龔茂輝老人
余秀芝說,十多年前老人身體狀況好時,還能搭乘三輪車上街。身體情況不好后,老人便時常一個人待在屋里,有時一連許多天都不露面。自己便在幫老人倒垃圾時,詢問老人有什么需要,幫老人買買菜照顧他。
還有一周就到春節(jié)了,余秀芝還把老人的被子和蚊帳拆洗換新,讓他睡覺時能更暖和。對于余秀芝的關心,老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她真的很關心我,每天都幫我倒垃圾,我需要的東西都會幫我買回來”。
因為老人家中電燈出了故障,在采訪當天,記者還遇上仁和鎮(zhèn)大河社區(qū)工作人員帶著電工到老人家中更換新電線。
記者從社區(qū)主任陳仕明口中了解到,龔茂輝老人是社區(qū)的低保戶,每個月會向他發(fā)放600余元的生活保障費,同時生活上也會給予關心。但老人長期一個人在家也不是辦法,社區(qū)工作人員和余秀芝都給老人做過工作,想讓他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但無論什么做工作,老人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房子。
余秀芝如今也六十多歲了,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對于她常常熱心“搭把手”,家里人開始有了意見。但余秀芝表示,自己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熱心腸,繼續(xù)為鄰居“搭把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