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廬圖 五代 荊浩
五代 荊浩 絹本水墨 縱185.8厘米 橫106.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荊浩(889—923),字浩然,隱于太行山的洪谷, 因此自號洪谷子。因隱于太行山,朝夕觀察山水樹石的變化,分析總結了唐人山水畫的經驗,創(chuàng)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畫派,著有山水畫論《筆法記》!犊飶]圖》畫的是廬山及附近一帶景色,結構嚴密、氣勢宏大,構圖以“高遠”和“平遠”二法結合,而其深遠、奧妙、飄逸盡得其當。畫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層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畫出,充分發(fā)揮了水墨畫的長處,正如他自己所說:“吳道子畫山水,有筆無墨;項容有墨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贝水嬕驳拇_具有非凡神韻和獨特風格。此圖右上端有“荊浩真跡神品”六字,傳為宋高宗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