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文言文常見漢字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文言文常見漢字查詢
芻
chú
①<動>割草。《漢書?趙充國傳》:“~牧田中。”
②<名>牲口吃的草。《李愬雪夜入蔡州》:“民爭負(fù)薪~助之!
③<名>用草喂養(yǎng)的牲口。《史記?貨殖列傳序》:“口欲窮~豢之味!
【芻狗】古代束草為狗,供祭祀用,祭后棄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独献?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為~!
【芻豢】泛指牛羊犬豕之類的家畜!肚f子?齊物論》:“民食~,麋鹿食薦!币仓腹┘漓胗玫臓奚!秴问洗呵?季冬》:“乃命同姓之國,供寢廟之~。”
【芻蕘】1.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对娊(jīng)?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2.謙辭。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請給紙筆,兼之書人,然后退掃閑軒,繕寫呈上!
【芻議】猶“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常用作謙辭。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fā)于輿歌,皇圖不隔于~!
本查詢收集了幾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詩歌、詞典)中存在的古文漢字的解釋,共計38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