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淺議司法實踐中的訴訟調解
淺議司法實踐中的訴訟調解 訴訟調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事訴訟制度之一,作為我國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東方經(jīng)驗”的美稱。其以合乎民眾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tǒng)的結案方式化干戈為玉帛;以服務群眾,維護社會穩(wěn)定為宗旨定紛止訴。在歷年司法實踐中,其在充分體現(xiàn)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極大地提高了司法效益,被譽為“培根于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沃土的‘一枝奇葩’ ”。而今,在民事審判任務日益繁重的新形勢下,深入認識,準確把握,靈活掌控民事調解工作仍是一項刻不容緩急待解決的課題,只有將訴訟調解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更好地拿捏準確,才能以待發(fā)揮其更大的潛能作用。
一、訴訟調解的概念及存在意義
所謂訴訟調解,其實質就是人民法院根據(jù)自愿、合法的原則,依照嚴格的訴訟程序,采取調解的方式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解決民事權益爭議的一種結案方式和訴訟活動,具有方便、快捷、靈活、成本低、周期短和對抗性弱等特點,是構筑 “成則雙贏,不成也無輸方”的全新訴訟前景的中流砥柱。
在我國現(xiàn)行民事訴訟立法設計上,判決結案強調整個程序的嚴謹周密,調解則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高效快捷。法官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明是非,理紛壇,使司法公正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同時更從根本上及時化解矛盾,消解和鈍化糾紛,促進團結,營造和諧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做到案了事了矛盾了。實踐證明,凡是調解結案率高的法院,服判息訴率也高,上訴率低,發(fā)回重審和改判率低,執(zhí)結率高。歸而言之,訴訟調解對于息訟止爭及維護鄰里和睦、社會穩(wěn)定、節(jié)約訴訟成本與司法資源具有相當重要的正面作用,繼承并弘揚這一寶貴的經(jīng)驗并加以發(fā)揚和規(guī)范,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法院工作的重頭戲。
二、對訴訟調解原則在實踐中的分析
(一)現(xiàn)有訴訟調解原則的分析
我國民訴法第九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這就是民事訴訟調解工作現(xiàn)行的基本原則。法官在主持民事案件調解工作中必須準確握,做到公平、公正、合法,切實體現(xiàn) “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即指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調解,必須依據(jù)當事人的意愿,也就是說調解程序是否啟動由當事人決定,調解最后能否達成一致由當事人衡量,調解協(xié)議的內容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調解書是否簽收由當事人自行定;二是堅持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原則。自愿原則是訴訟調解的前提,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則是對自愿原則的補充,也是訴訟調解的一個基礎;三是堅持合法原則。所謂合法,是指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的調解活動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同時調解協(xié)議達成的內容也要符合法律和政策;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三項原則是開展調解工作的基本尺度,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透過多年的司法實踐,筆者認為某些原則存在一定的弊端:如 “事實清楚,分清是非”一項,就有不切合實際的一面。《民事訴訟法》第8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j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在事實清楚、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那么,在事實未查清楚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之間已經(jīng)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也不能結案,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其弊病有三:1、中國傳統(tǒng)觀念“家丑不可外揚”在某些人頭腦中是根深蒂固,如果堅持查清事實,實不利于調解工作的開展;2、對調解案件進行深入地調查了解,不利于訴訟成本的減少和提高效率;3、混淆了判決和調解的界限;4、與民事訴訟法其它規(guī)定相矛盾,違反了民事權利合法自由處分(私法自治)原則。從現(xiàn)實操作中來看,其實既然調解是當事人自愿的,體現(xiàn)出了自治原則,只要當事人達成的協(xié)議合法,那么是否查清糾紛的事實,是非責任是否分清,實際上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適用“模糊調解”反而利于訴訟調解的開展。
(二)對訴訟調解原則的幾點補充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在繼承原有調解制度的基礎上,應當注入新的見解,以對訴訟調解予以完善,既要多調,還要調好。對此,在訴訟調解原則上筆者有如下意見:一是掌握主動原則。掌握先機,爭取主觀能動是調解工作開展的基本前提。只有明辨曲直,調解才有基礎;只有把握主動權,調解才會有說服力。作為承辦案件的法官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能“坐以待案”,而要“先發(fā)制人”,弄清矛盾的源頭,抓準當事人爭議焦點,然后組織雙方兩邊做工作,各個講利害。如此才可促使調解成功,同時也可防止調解后產生的后遺癥。二是把握時機原則。掌握住火候,把握準時間是調解成功的必要條件。法院調解順利與否,成功或失敗均與法官能否把握、善于把握好調解的時機和火候緊密相連。訴訟調解中,要善于去抓“庭前、庭中、庭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側重點,要學會“察顏觀色”,因情況再施策,否則將得不償失?傊蛉硕,因案制宜,有的放矢,成功調解的機率才能得以提高。
三、訴訟調解中應講求的技巧
調解的技巧即適用于訴訟調解的一些具體方式、策略,又可以稱為調解藝術。將一定的調解技巧妥善地應用于調解前、調解中、調解后,能起到推波助瀾、鼓風揚波的特殊作用。司法實踐中的調解技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ㄒ唬┱覝蕚案特點,弄清爭議背后的核心原因。法官調解案件,尤如醫(yī)生看病,必須做到“望、聞、問、切”,選準調解的突破口,采取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的方式,找出雙方爭議的焦點,因案制宜,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有選擇、有準備、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解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ǘ┱覝收{解方式,學會利用“五、三、四”法開展訴訟調解。訴訟調解工作僅憑單一、呆板的模式是不能很好完成的,必須善于和勤于在實踐中去發(fā)掘、總結合理有效的經(jīng)驗,并將其推廣到現(xiàn)實操作當中。在現(xiàn)行的一些調解方式中,筆者搜結的“五、三、四”法倒不失為值得借鑒。“五”即“五心”__接待當事人熱心,聽案情陳述耐心,調查取證細心,處理案件公心,善后工作關心:“三”即“三結合”__內求配合和外求支持相結合,教育疏導和加強防范相結合,依理依法和講究策略相結合:“四”即“四主動”__主動與當事人所在單位或居住地有關部門取得聯(lián)系,透徹了解案情;主動與派出所等部門溝通配合,互通互動;主動與當事人的親友聯(lián)系,使其協(xié)助做好對當事人的勸解工作;主動上門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妥善化解矛盾。只有形成這樣一種全新而較完善的訴訟調解機制,才能更有效地推動調解工作的開展。
(三)用準調解語言,善于打好語言攻心戰(zhàn)。語言是表達感情,溝通思想的工具。在訴訟調解中,怎樣才能把話說到點子上,說到當事人的心坎中是很有學問的。調解中的語言既要符合法律,又要有很強的親和力、感染力。法官要學會說定心的話、現(xiàn)實的話、感人的話、公平的話,始終做到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禮、言之得法,使得與當事人的感情有溝通,關系融洽,調解的難度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
(四)選準承辦法官和調解環(huán)境,因人而異,因案制宜。調解不同于判決,應更突出其人文關懷的優(yōu)勢,講求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統(tǒng)一。所以,必須因人而異,因案制宜:選配法官要注意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充分發(fā)揮各個法官的特色;選擇調解環(huán)境要考慮到“三個是否”__是否有別于判決環(huán)境的嚴肅與嚴謹,是否有利于雙方矛盾的緩和,是否有助于法官與當事人的交心?傊,充分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程序性同實用性相匹配,訴訟調解才能水到渠成。
四、關于訴訟調解的前景展望
應當說,現(xiàn)行的訴訟調解制度并不完善,其在實體或程序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弊漏,應當予以健全。
(一)調整訴訟調解制度。對調解程序及時限等方面作出嚴格的界定,設立法定的庭前調解制度,增強其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得訴訟調解的合法性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二)完善調解監(jiān)督機制。一是加大對調解程序上的監(jiān)督;二是注重對實體法上的監(jiān)督;三是對法官公正廉明方面的監(jiān)督;四是強化社會監(jiān)督,保證調解的“公正與高效”。
(三)構建新型調解體系。訴訟調解是法院工作的一項基本業(yè)務,但如果能拓展其操作面:將其與民間調解有機結合,在群眾中發(fā)展德能兼?zhèn)涞娜嗣裾{解員;在法院的周圍培植出多種形態(tài)的糾紛解決機制,構筑出一套“以社會為依托,以法院為核心”的新型調解體系,使民間調解與訴訟形成一種互動,發(fā)揮出“牽一點而動全身”的最佳效果。那既能極大提高調解率,又將為減輕訟累,降低訴訟成本,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總之,建立和完善新時期新形勢下的訴訟調解制度,既是依法治國的需要,也是以德治國的重要體現(xiàn)。應當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調解制度在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中必將更加熠熠生輝,充分發(fā)揮出其化糾紛,促團結,顯公正的積極作用!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發(fā)展模式及其啟示
|
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發(fā)展模式及其啟示 「內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現(xiàn)狀,特別是法律制度、組織框架、運行機制方面的特點和內部走向一體化、外部更趨開放性的特點;繼而在評述其成就和優(yōu)缺點的基礎上,結合正在建設中國—東盟自....
|
詳細
|
2
|
論利率市場化的法律意蘊
|
論利率市場化的法律意蘊 「內容提要」利率作為金融產品的價格,是整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中最活躍的因素,是金融市場的核心。利率市場化就是要讓市場供求關系在利率的形成過程中更大程度地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產業(yè)走....
|
詳細
|
3
|
國民待遇與外資稅收優(yōu)惠政策之改革
|
國民待遇與外資稅收優(yōu)惠政策之改革 「關鍵詞」國民待遇;稅收優(yōu)惠 我國應對內外資企業(yè)實行無差別性待遇,這是國民待遇制度的本質要求,它反對歧視性的次國民待遇,更不贊成對外資過....
|
詳細
|
4
|
按揭、保險與抵押債權證券化
|
按揭、保險與抵押債權證券化 論文提要:鑒于目前我國收入與商品價格的差異按揭發(fā)展迅速,由于按揭還款時間長、涉及法律關系較為復雜,如何控制各方風險已迫在眉捷,本文通過參考國外保險介入按揭的做法及抵押債權特點,就中國保險業(yè)介入....
|
詳細
|
5
|
論“自主知識產權”及其法律保護
|
論“自主知識產權”及其法律保護 當以信息產業(yè)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引導著中國科技事業(yè)步入未來知識經(jīng)濟快車道之際,以觀念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推動全面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場現(xiàn)代科技革命正在中華大地上涌動....
|
詳細
|
6
|
淺談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實效性
|
淺談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實效性 學校管理是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管理是否科學,是否有效,在于它的管理對象中“人”的因素是否積極上進,能否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 管理學認為:人的....
|
詳細
|
7
|
我國法律文獻檢索教材之檢討
|
我國法律文獻檢索教材之檢討 我國目前出版的法律文獻檢索教材大多數(shù)出自于高等法學院校中法律圖書館的專業(yè)館員之手。自1981年秋,教育部發(fā)布《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將“開展查詢文獻方法的教育和輔導工作”作為大學圖書館的任務之一開始,以當時司法部部屬政法院校....
|
詳細
|
8
|
歷史與社會交錯中的當代法學學術史
|
歷史與社會交錯中的當代法學學術史 就法學而言,有若干特點使得它與其他人文以及社會科學學科相區(qū)別。最突出的特點可能是,在中國,法學本身就是一個當代學科。古典時期,我們雖然也有律學,但是,與西方羅馬法以降的法學相比,明顯地缺少超驗的價值訴求,與此同時,不存在....
|
詳細
|
9
|
哲學的困境和黑格爾的幽靈——關于中國無哲學的反思
|
哲學的困境和黑格爾的幽靈——關于中國無哲學的反思 摘要:“中國近代在翻譯和引進西方學術的過程中,對其基本概念或術語往往采取譯詞重于借詞的方法,從而引發(fā)中西學術思想轉換中的”名實之辨“。中西哲學之間的學術轉譯、通約和交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哲學研究的過....
|
詳細
|
10
|
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多樣性
|
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多樣性 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人類歷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任何一種文化,只有在它能夠與其他文化相區(qū)別時才能被辨識,也才能有現(xiàn)實的存在。一方面,相應于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
|
詳細
|
1311條記錄 1/132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法律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