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憲政夢想的斷崖:軍隊國家化
憲政夢想的斷崖:軍隊國家化 中國何以不能自由,或者說曾經(jīng)的自由為什么那么脆弱和容易失去,重組認為,根本的原因是無法解決軍隊國家化的問題。如果沒有認識清楚這個問題,那么就無法理解歷史,同樣不能拿出有效的辦法,也就根本談不上在中國推行很多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憲政。
一個民族要自立,必然要有自己的軍隊,其規(guī)模和其環(huán)境關系密切,這都是最普通的道理。而中華民族戰(zhàn)略處境的不利,可以說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就必然要求建立一支足夠強大的常備軍。如何有效的統(tǒng)攝這支力量,一直是困繞中國統(tǒng)治者的大問題。唐朝設重兵于邊塞,內(nèi)腹空虛,東北的邊防軍安祿山一反,勢如破竹就打下兩都,回頭平叛還主要依賴西北的邊防軍-郭子儀、李光弼的朔方軍。而且中唐以后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無可奈何,這是尾大不掉的弊端。宋朝全面修正,把全國主力集中于京師附近的禁軍。內(nèi)部倒是安寧了,卻造成邊塞軍力不足,而且大批軍人在首都附近的繁華地區(qū)嬌生慣養(yǎng),其戰(zhàn)斗力大成問題。弊端就是邊防不振,最后成了漢民族政權里頭一個被徹底征服的政權,漢民族結結實實當了近百年的三四等人。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后,遷都北京,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兩難問題:一方面,首都靠近邊塞,周圍自然可以集中大量軍隊,另一方面,北京地區(qū)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將士飽經(jīng)風霜之苦,不會象內(nèi)地駐軍被溫柔奢華弄得有氣無力。這一決策一直為明清所沿襲,也就保證了明清的統(tǒng)治在傳統(tǒng)條件下相對穩(wěn)固。
滿清滅亡之后,中國至少知識界對民主憲政的熱情是非常之高的,但是主要就栽在如何實現(xiàn)對軍隊的控制上。在皇帝這個舊權威被打倒之后,軍隊的效忠對象發(fā)生了迷茫:理論上當然是國家,可誰是國家利益的捍衛(wèi)者?這就開始了分歧: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誤國賣國,倒很容易把這些帽子戴到對手的頭上。袁世凱和孫中山、段琪瑞與吳佩孚、吳佩孚與馮玉祥、張作霖與孫傳芳,互相指責對方是漢奸、是吳三桂、是石敬瑭?梢哉f,民初的戰(zhàn)事里除了蔡鍔護國起數(shù)千孤旅“為國民爭人格”大家感佩,張勛復辟倒行逆施國人震怒外,其他多是過甚之辭。北洋軍閥里也有出色人物,卻因為沒有一套有效機制維護其團結和紀律,結果最后分崩離析,徒留惡名。象徐樹錚經(jīng)營外蒙的手段可謂老到,可惜直皖一戰(zhàn)毀于一旦;吳佩孚與馮玉祥更都是愛國自詡,其政治主張非常接近,只因個人恩怨就能造成不但個人勢不兩立,而且徹底分裂了當時勢力最大的直系。最后的結果是全民徹底對其絕望,也懶得去替他們分辨是非、評理說和,一概斥為軍閥,希望完全打倒,對由政府統(tǒng)率軍隊的可能性難以相信,轉而接受國民黨系的國民革命軍。在國民政府時期,實際上軍隊已經(jīng)黨化,或者說黨派化,蔣介石更努力以黃埔系為骨干實現(xiàn)對全國軍事的有效控制,可惜他的這個愿望直到敗逃臺灣,在大陸也沒能完全實現(xiàn)。國民黨相對北洋時期,“國軍”內(nèi)戰(zhàn)并未平息,還因為國共分家造就一支新的武裝力量:共軍。與國民黨軍的派系林立,嫡庶分明相比,共軍的最大特點和優(yōu)點就是紀律嚴明,完全聽命于“黨中央”。共軍是清亡后唯一一支沒有發(fā)生過明顯內(nèi)訌的軍隊,直至建國后,毛澤東說撤大區(qū),封疆大吏們束手到京,連杯酒釋兵權都不用。毛澤東先后打倒兩個國防部長,都是軍中顯赫人物,尤其林彪,舊部占全軍之半,但竟然毫無反手之力,只能借助于燕太子丹的黔驢之技,這都是蔣介石在大陸時根本無法做到的。他只能靠手腕把“劫持統(tǒng)帥”的張學良審判一下,還激呂正操們投奔共軍。
對這段歷史的清理,就非常清楚的說明,中國第一次憲政實驗的失敗,其要害就在于對控制軍隊的失敗。而最后的成功者又果然是最能控制軍隊的共產(chǎn)黨,于是“槍桿子里出政權”就深入人心,難以挑戰(zhàn)了。現(xiàn)在有的人回顧歷史,感慨北洋時期是中國最自由的時期,這話是很有道理和可信度的。但是,這只是知識分子相對最少受約束的時期,卻也是軍隊最少受約束的時期,與少數(shù)讀書人自由自在地評古論今,吟詩作畫同時,還有更多無辜同胞在毫無意義的戰(zhàn)斗里流血死亡,任何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都不可能安于這種“自由”的,而普通百姓對之更是深惡痛絕,因此對那種自由的懷戀,我認為是沒有前途的。
要使中國安全,必須有龐大的正規(guī)軍;要保證國家的安定,就要保證軍隊能夠受到嚴格紀律的約束,聽命于一個文官集團(哪怕是黨派集團)。如果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讓一個絕對控制著武力的政黨和其他政黨平等競爭,顯然是異想天開。自由主義者們在這個問題上無計可施,只是對鏡自賞,不過是書生空談,有何益哉?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1
|
聰明與自負?------------關于修憲說法的說法
|
聰明與自負?------------關于修憲說法的說法當下在公共生活領域流行頻度很高的一個話語就是“修憲”,撲面而來的夏天似乎更加刺激了人們對修憲的熱情。僅僅這兩天見之于媒體報道的修憲討論會就有多起,各種修憲意見也紛至沓來。一些著名學者關于修憲的建議也洋溢著暢想的快樂,從機構設置到制度安....
|
詳細
|
2
|
關于我國現(xiàn)行憲法修改的思考
|
關于我國現(xiàn)行憲法修改的思考鄭磊
[內(nèi)容提要] 憲法修改即修憲具有其獨特的價值,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對憲法進行適當修改,是我國民主發(fā)展和憲政建設的必然要求。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使現(xiàn)行憲法面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挑戰(zhàn)。為了確保社會發(fā)展,促進民主建設和實現(xiàn)憲政,通過....
|
詳細
|
3
|
對“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的學習與思考1
|
對“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的學習與思考1徐升權2
內(nèi)容提要:中國人對憲政的追求從清末民初就開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與憲政一次次擦肩而過。今天,我們又站在歷史的關節(jié)點上,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要求我們走憲政之路。憲政建設是一項宏偉的工程。欲成功,必須先從理論學起。....
|
詳細
|
4
|
實施“農(nóng)村普憲”,提升農(nóng)民民主意識
|
實施“農(nóng)村普憲”,提升農(nóng)民民主意識徐升權(南京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210046)
政治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三大建設之一。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內(nèi)容是民主政治建設。民主成為一種社會觀念,作為一種信仰進入民心是民主政治建設的追求;公民擁有高水平、深層次的民主意識是民主政....
|
詳細
|
5
|
淺論“憲法制定權”
|
淺論“憲法制定權”徐升權(南京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210046)
憲法制定權(簡稱制憲權)理論起源于古希臘、羅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紀的根本法思 想。是憲法問題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正確認識憲法制定權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整個憲法 理論體系,有助于我們客觀地分....
|
詳細
|
6
|
關于社會憲法司法化問題的幾點思考
|
關于社會憲法司法化問題的幾點思考刁桂軍
[提要] :憲法意識和憲法司法化問題一直都是我進入法學專業(yè)后的一個思考方向,平時也比較關注這一問題。憲法的司法化,即適用性是理論界為之爭論的一大焦點。我一直是認為是憲法司法化是發(fā)展趨勢之一,這是受憲法的法律特性及司法機關的性質(zhì)....
|
詳細
|
7
|
對李慧娟事件的憲法思考
|
對李慧娟事件的憲法思考張小玲
引子: 河南省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女法官李慧娟在判決書上宣布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河南省農(nóng)作物種子管理條例》的某一條款與上位法沖突而自然無效,省人大主任會議作出要求地方人大對李慧娟法官免職的嚴肅處理的宣告。這一案件引起了社....
|
詳細
|
8
|
憲法是匹奮鬃揚蹄的理論之馬嗎--與魏雅華商榷
|
憲法是匹奮鬃揚蹄的理論之馬嗎--與魏雅華商榷湖北鄂州大學文法系 錢雄偉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母法,應“與時俱進”自是毋庸置疑,但魏雅華在《〈憲法〉應“與時俱進”》(見《中國律師》2003.2)一文中卻由之引申,質(zhì)疑憲法的“滯后”原則,把憲法比作奮鬃揚蹄的理論之馬,把實踐....
|
詳細
|
9
|
我國憲法關于批捕權之我見
|
我國憲法關于批捕權之我見張愛權(0512-67161374)
我國現(xiàn)行憲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任何公民,非經(jīng)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該法條將批捕權授予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作為中立性的司法機關,享有批捕權無可....
|
詳細
|
10
|
淺談對憲法修改的幾點意見
|
淺談對憲法修改的幾點意見 我國現(xiàn)行的憲法頒布于1982年12月4日,后歷經(jīng)三次以“修正案”的方式作出的修改,共有17條條文。隨著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以及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的制定,修改現(xiàn)行憲法的呼聲正日益高漲。學者普遍認為,現(xiàn)行憲法的某些規(guī)....
|
詳細
|
666條記錄 1/67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法律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