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肇慶麗譙樓
| 景點 |
肇慶麗譙樓 |
| 介紹 |
麗譙樓是古代肇慶府衙的所在地,為古代肇慶的政治中心,建于宋重和元年(118年)是為供奉宋徽宗趙佶親筆御書“肇慶府”而建,故稱“卸書樓”,明代改為“麗譙樓”,明末,朱由榔在肇慶建都抗清,在此樓登基,改作“永明宮”。
麗譙樓原名御書樓,又稱永明宮、紅樓,座落在肇慶市城中路。宋徽宗趙佶曾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繼皇位后,升端州為府,御書“肇慶府”。府衙前曾筑高臺建樓,名御書樓。明天順六年(1462年),郡守黃瑜重建,改稱為麗譙樓。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時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宮。建國初,因該樓紅色,俗稱紅樓。麗譙樓曾陳列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等報時器,以報時刻。樓后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于此任職三年,政績卓著,以不持一硯歸的清廉之風聞名于世。現(xiàn)在麗譙樓的臺基拱道門上還有匾額“古端名郡”和對聯(lián)“星巖朗曜光山海,硯渚清風播古今”。石臺基長34.5米,寬14.45米,高6.14米。臺基開辟一券拱形門道,高4.9米。樓為重檐歇山頂,面寬18.8米,進深14.3米,高12.19米。
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朝桂王朱由榔獲南方抗清武裝擁立為永歷帝,他以肇慶為臨時帝都,將府署作行宮,把麗譙樓作"永明宮"。麗譙樓屢經(jīng)戰(zhàn)亂,成為過境軍旅的駐屯之所,受到人為的破壞。解放后,麗譙樓修復成一座古色古香的紅彤彤的彩樓,故人們稱之為"紅樓"。
|
| 位置 |
廣東肇慶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