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上海三山會館
景點(diǎn) |
上海三山會館 |
介紹 |
建于清末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的“三山會館”,是一座四周護(hù)有高約10米紅色清水磚面圍墻、院落開闊的古建筑。原是福建水果商人營建用以聚會和奉祀天后的地方,故又名“天后宮”!叭健别^名取意于福建省城神州城中有三山、即東九仙山,西閩山,北越王山(又一說為于山、冶山、鳥石山)。此說出于北宋文學(xué)家曾鞏的文章,曾鞏曾出任過神州的地方官。會館原建筑處在豐淞園路239弄引安弄15號內(nèi),被包圍在深巷民居之中。南面進(jìn)門圍墻為一青磚雕刻照壁,臨一天井。坐北朝南巍然立起一座紅磚建造的高大門樓宅第建筑。門框砌青石,上方嵌以橫形巨石,上陰刻“三山會館”,再上方嵌以雕花豎石,中間呈現(xiàn)“天后宮”3字。今雕花已遭損毀,看不出原花紋面貌。在門兩邊墻基上壘著大形方石,石上都有精美的浮雕,古樸清雅,極含裝飾意味。樓門山墻原也嵌著青石周邊欄桿,上頭雕刻著各種神話人物故事圖及花卉圖案,刻工極其精細(xì),與墻基方石上的浮雕形成呼應(yīng),今山墻欄桿、石雕已不見,改為綠白相間的水泥裝飾,呈現(xiàn)簡樸。
進(jìn)入大門,面對正殿,中間是一石板鋪成的大天井,銜接門樓突出的一座建筑為戲臺,即“打唱臺”。兩邊為二層樓廂房,三面穿連。大殿內(nèi)原藻井呈圓錐形、頂上雕有蓮花,有落英繽紛之感。四角刻有福壽圖案,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殿堂正面沿墻,原塑有湄州天后林默及其父母等家人塑像。中間設(shè)祭臺,供奉航海保護(hù)神天后娘娘。兩邊塑有歷代名賢像。正對大殿的戲臺,裝飾也十分華麗。臺頂部為喇叭形藻井。楹柱上也繪有彩圖,金碧輝煌。四周刻有上海城墻一高大玲瓏玉石,稱異彩紛呈,是一幢工藝高超的古建筑。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為工人糾察隊(duì)滬南總部 l日址。3月21日,滬南工人糾察隊(duì)攻占南市,23日在三山會館舉行上海工人糾察隊(duì)滬南總部成立大會,周恩來曾前往視察.上海市總工會南市辦事處和南市工會聯(lián)合會也于同日起在三山會館對外辦公!八摹ひ欢闭儠r,三山會館遇到圍攻,糾察隊(duì)員英勇抵抗,大部分壯烈犧牲。1980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1989年建立南市區(qū)革命史跡陳列館,展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史料等。
|
位置 |
上海
|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